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传真 / 详情
着力产学研创新联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科教兴川促进会秘书处李树英 发布时间:2016-04-05 点击率:8842

——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暨创新发展协作联席会议召开
    2016年3月25日,四川省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暨首届园区产业创新发展协作联席会议在宜宾召开。联盟各成员单位和在川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市州科技和企业主管部门、产业园区、科技型企业负责人及专家学者代表约15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

     群贤齐聚、精英荟萃。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省长期存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畅,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链上受到诸多体制机制制约,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严重脱节。在我省正加快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面开启“十三五”发展征程,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 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打破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壁垒, 深化产学研合作,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关键问题、共性问题,提升我省企业、产业创新能力,非常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省科技厅副厅长景世刚在讲话中强调,联盟要着力抓住“科技人才”这个核心竞争力,不断增进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强科技人才、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合作,实现第一生产力的转化。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服务,促进优秀科技成果、资金拥有者、优秀管理人才的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把校地联合、校企联合、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落到实处。要强化多元利益共同体的观念,促进产学研联合,引导联盟成员单位完成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的整合,实现价值的转换,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长李光宪指出,经济进入新常态,不走创新这条路就没有好的出路,要用科技创新来引领全面创新,现在四川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他倍感鼓舞。加快构建新型技术创新组织,是加强四川省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建立,必将对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有力地推动四川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李光宪表示,联盟将着力推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努力探索和破解与地方产学研协同创新难题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中共宜宾市委常委、副市长、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于滨表示,宜宾未来五年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宜宾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绿色食品饮料工业城市”,这是基于宜宾市的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提出的战略决策,将促进宜宾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宜宾将发挥“万里长江第一城”(长江经济带)和南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利用乌蒙山扶贫示范新区的政策优势,突出以科技为支撑,强化创新孵化功能,以茶为特色,联动花竹果蔬等优势,力争把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农村人才培养基地、科技与农业结合发展的转型基地、农村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基地、城乡统筹产业模式的创新基地等“六大基地”,建成国内领先、以茶为特色、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滨认为,科教兴川创新联盟把与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首个战略合作示范基地,在园区建立了第一个联盟博士工作站,必将有力地促进园区快速发展。
    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雷章明介绍说,联盟由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和四川天翔经济发展研究院倡导,联合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大、西南交大、四川农大、中铁二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在川高校、科研院所、央企共同发起成立。在促进会主管单位和发起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联盟已经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资、用“六位一体”,自然学科、社会科学跨界联合的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新型协同创新联盟。联盟智库平台——西部智库也已建成上线。目前,西部智库已有200多名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在西部智库登记注册,形成涵盖经济、法律、金融、管理、科技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盟智库专家团队,收集各类科研成果600多项,在研项目120多项。雷章明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联盟将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优势资源,建立智库培育机制,搭建决策咨询平台,创新服务理念,打造品牌智库,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会议审议通过了联盟章程,选举产生了联盟第一届理事会领导成员。会上,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与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组建了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博士工作站。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与宜宾市4家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与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举行宜宾众创投资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授牌仪式;宜宾高原农业集团与重庆恭贺新喜酒类销售公司签订《“清道夫”牌白魔芋产品全球总经销协议书》。省科教兴川促进会、重庆恭贺新喜、川茶集团、宜宾学院负责人围绕科教兴市、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等进行交流发言。 
  

   在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科研成果推介会上,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和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围绕会议主题,分享了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给与会人员带来最新成果。
    会后,与会人员在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秘书长王珲和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胜军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园区规划展、园区规划沙盘展示厅、园区重点企业川茶集团茶叶加工现场。
                                                                                                (联盟秘书处)
      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着力打造我省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全面提升我省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为推进我省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四川“两个跨越”发展,省科教兴川促进会、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在促进会各发起单位的支持下,特联合在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科技和企业主管部门、产业园区(含高新技术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工业园区等)、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共同构建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四川省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的性质
    四川省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是以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和联盟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突破共性技术瓶颈、研发重要产品、整体提升企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四川省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宗旨
    坚持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省和创新驱动战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多方共赢”的原则,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政府科技和企业主管部门、产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建立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以企业主体、市场主导、金融驱动、产研联动的项目承接、技术创新、转化生产和市场应用紧密衔接的完整技术创新链条,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切实解决企业研发能力薄弱,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率低下,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困扰我省产业优化发展的问题,为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强省服务。
    四川省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总体目标
    开展先导性、支柱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析和市场技术预测,提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组织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形成产业核心产品和重要的产业技术标准;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探索集成产学研优势资源联合创新机制和模式,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聚集和合理分工,形成创新成果共享机制;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探索成果转化商业模式,推动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科技人员交流互动,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四川省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主要任务
●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强化产业链上协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建设专家智库平台,开展智力引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建设西部智库网站,搭建产学研对接和科研成果转化电子商务平台。
●探索建立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政、产、学、研、资”务实合作。
●建立校企联合培训机制,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组织开展交流活动,搭建务实多样的科技创新交流平台。

科教兴川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会成员名单

一、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理 事 长
李光宪(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
常务副理事长
雷章明(省科教兴川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副理事长
杨晓波(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张文桂(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
尹庆双(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
于  滨(宜宾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朱  庆(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
蔡乐才(宜宾学院院长)
代  宏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
杨  晓 (德阳广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
杨正林(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杨杰斌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朱  颖(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章建跃(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秘 书 长
王  珲(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常务秘书长、四川天翔经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副秘书长
陈  永(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副主任、四川天翔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李树英(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综合处处长)
陈  勇(雷诺兄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二、理事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列)
于  滨(宜宾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宜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马洪江(阿坝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王  珲(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常务秘书长、四川天翔经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凤德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王藩侯(宜宾学院副院长)
毛永龙(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总工程师)
尹庆双(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
邓启明(四川罗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代  宏(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主任) 
叶  宏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
叶明洋(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
田  雨(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朱  庆(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
朱  颖(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朱  军(四川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伍  旭(四川联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阮佳佳(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高新处副处长)
孙圣林(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孙绍兵(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局长)
李  坚(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
李  纯(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李光宪 (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
李沛金 (泸州康德缘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树英(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综合处处长)
余志敬(四川省川铁枕梁构件厂技术总监)
吴利财(四川省花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晓波(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
杨正林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杨  晓 (德阳广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
杨杰斌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杨  毅 (广元欣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肖兆飞(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
邹  政 (四川科力特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  毅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张大立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院长)
张文桂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
张烈辉 (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
张  超(四川之江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  永(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副主任、四川天翔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陈  浩(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院长) 
陈  勇 (雷诺兄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  强(四川新生命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范辉建(攀枝花市锐华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周明友 (西华师范大学校地合作处处长、大学科技园管委会主任)
赵  国(四川绿然科技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竞科(四川德阳旌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胡  雁(四川工商学院院长助理) 
胡明森(四川中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胡鸿飞(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俞  翔(四川迈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袁  健(西昌市正中食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
郭  雄(四川阿坝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唐  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黄双华(攀枝花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黄世君(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黄  英(四川新中方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黄  涛(西南交通大学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系主任)
曹培均(宜宾恒旭窑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章建跃(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远东(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谢拉堂(四川科奥达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雷章明(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傅宗涛(四川德源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乐才(宜宾学院院长)
慕长龙(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慕  涛(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樊均明(西南医科大学副校长)
黎  黎(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
燕  江(四川省品信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魏全忠(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