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携带月球样品返回模拟图。 11年前,“嫦娥一号”豪情远赴;如今,“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整装待发,带着中国人的探月之梦,前赴后继。 事实上,探月工程的正式建立和开展早已开始。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
查看详情262018-07 -
“猎鹰9”将10颗铱星通讯公司卫星送入太空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7月25日成功把美国铱星通讯公司下一代全球卫星计划的第七批10颗卫星发射至目标轨道。随后,火箭第一级再次实现海上回收,但整流罩回收再次失败。 视频直播画面显示,当地时间25日凌晨4时39分(...
查看详情262018-07 -
小行星“龙宫”可能由天体碎片组成
记者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获悉,最新观测表明,小行星“龙宫”表面有大量巨大岩石,显示“龙宫”可能是由宇宙中破碎天体聚集而成。 据该机构介绍,日本隼鸟2号探测器6月27日抵达“龙宫”上空20千米处后,开始按计划在这一预...
查看详情262018-07 -
天宫二号空间冷原子钟实现预定科学目标
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世界首台太空运行的冷原子钟,在轨近两年时间里完成了全部既定测试任务,实现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的预定目标,将目前人类在太空的时间计量精度提高1至2个数量级。这一成果...
查看详情262018-07 -
我国首次利用四维纠缠态实现量子密集编码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的李传锋、柳必恒等人,首次利用四维纠缠态实现量子密集编码,达到2.09的信道容量,创造了当前国际最高水平。该成果充分展示了高维纠缠在量子通信中的优势。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进展》...
查看详情262018-07 -
“神奇”·“神器”·“神匠”
16世纪人类进入海洋,21世纪人类深入海洋。 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科考船投入应用为代表,我国快速挺入“国际深海俱乐部”...
查看详情20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