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决心、动真格,开展七项正风肃纪专项整治,其中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是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2013-12-16四川日报)
四川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全省开展“三公”经费集中清理工作,对“三公”经费进行集中检查,各级各部门压缩“三公”经费开支,健全“三公”经费控制长效机制,将今年调整压缩后的实际结果作为2014年“三公”经费和其他一般性支出预算安排的控制目标,不再恢复压缩经费。笔者认为,四川压缩“三公”经费的同时,着力健全“三公”经费控制长效机制,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正风肃纪工作的有效之举,此举让人民群众真切看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确保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形成了风清气正的环境。
正是如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压缩省级部门“三公”经费8000万元,压缩比例达到全年“三公”经费预算总额的11%;同时清理调减其他一般性支出4.2亿元,压缩比例5%,共计压缩政府行政开支5亿元,并将2013年“三公”经费和其他一般性支出预算调整压缩后的实际结果,作为2014年预算安排的控制目标。
毫无疑问,这一重大举措得到社会各方广泛好评,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党和政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群众路线,彰显了为民务实清廉之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还将压缩的5亿元用于各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新增养老床位,包括以新建、改建、购买房屋等多种形式新办养老机构和扩大原有养老机构规模。同时,各地政府将根据集中供养对象人数、老龄人口规模和现有养老床位情况等,明确建设任务,确保全省在明年年底前至少完成新增5万张床位的任务。与此同时,四川还适当兼顾国办机构新增床位建设以及农村敬老院改造、推动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笔者认为,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生理念,通过严格控制支出规模,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值得民众称道。
笔者建议,各地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统筹整合资金,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完善必要的优惠政策和工作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养老服务等民生体系建设,真正把压缩的“三公”经费用于民生改善,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