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5日的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连续抛出“高血压是疾病吗?”“高血压需要治疗吗?”和“如果你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三个问题,开启了其题为《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的报告。
在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解答后,韩启德指出,“医疗对人的健康只起8%的作用,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经费保障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法。”
韩启德称他的观点是“颠覆性的意见”,但这是他作为一名专业人员在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后获得的观念和看法。这也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人们早就知道,在市场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在医学和医疗领域,医护专业人员就是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而病患者和公众则是信息贫乏的一方。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同,人们对医疗和保健行为做出的决策和行为也不同。例如,一项研究表明,除去老年人,做不做健康体检,对死亡率并没有影响。但是,现在几乎所有民众都会被鼓励去做体检,而且无论出现什么结果,人们还会被鼓励去做进一步的检查。但是,医护人员未必会这么做。
现在,韩启德所做的工作就是向大家多透露一些信息,以阻止更多的人接受和进行太多的过度诊治,并且以理性的眼光看待医学和医疗。尽管韩启德也称他的意见是一家之言,但是,赞同他的观点的业内人员也有一些。
例如,与韩启德关于高血压不是疾病只是一种危险因素相似的,是肥胖不是疾病的观点。美国耶鲁大学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卡茨(D.L.Katz)在2014年4月17日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肥胖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种危险因素。如果把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会“误导”成千上万的人,让他们以为他们的身心不那么健康,并让那些看起来健康但超重的成人及儿童一夜之间加入到病人的行列,增加医疗费用和风险。
当然,对于公众来说,一个简单的常识是,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所以,专业人员提供的信息未必能让普通公众信服。因此,可以观察专业人员如何对待疾病,以获取全面的信息,从而增加自己决策的合理性。不过,现实的情况是,在医学专业人员都比较难以向公众传递真实而全面的信息的情况下,要观察到医学专业人员怎么做就更困难了。
不过,在如何对待疾病和诊治上,也并非看不到专业人员是怎么做的。国外的专业人员就提供了一些蛛丝马迹。例如,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理查德·埃布林是前列腺病专家,他自己就不做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因为前列腺特异抗原并非癌症特有,它只是前列腺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较高水平的前列腺特异抗原可能仅仅意味着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大。这种做法或许源自美国一项有7.6万人的研究结果,这些人分为检查前列腺特异抗原和不检查的两组人,结果是检查和不检查,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没有任何差别。
还有,英国利物浦骨关节中心整形外科医生克里斯·沃克是不做X光检查的人,因为X光对身体僵硬和疼痛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只要没有重症关节炎的明显症状如持续疼痛或夜间疼痛,就不做X光检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精神病学高级讲师乔安娜·蒙克里夫博士则决不服用抗抑郁药,因为抗抑郁药完全没有好处。“我任何时候都不会服用它们,哪怕在想自杀的时候。所有研究都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抗抑郁药充其量只能让人们略微好受一些。”
关键的问题是,这些医学信息有多少是专业人员愿意向公众透露的?这样做至少有几种风险,一是自砸饭碗,二是受到业内人员的反对。更重要的是,谁都可能承受不起认识自我和批评自我的负担。但是,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并同时让信息贫乏一方也获益,这就是双赢。所以,医学专业人员向信息贫乏的公众透露一些信息同样会让双方都获益。
创造一个让更多的人享有更全面医学信息的环境需要有更多的像韩启德这样的专业人士,如是,公众的健康就有更多的保障,公众在有福的同时,专业人员也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