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50岁的企业家正值壮年,为提升自我参加为期三日、收费高达三万元的“丰盛人生”主题培训班,却没想到因荒唐的“强按入水闭气体验恐惧”培训内容,走上人生不归路。近日,该培训班三名涉案人员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广州市番禺区检察院批捕。(7月10日《南方都市报》)
花费三万元,参加一期培训班,想获取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提升自己的境界和能力。不曾想,企业家黄某竟然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悲剧,着实令人心痛。痛定思痛,很多人想到了政府对培训机构的监管缺失。据悉,这个培训公司成立3年,培训学员20期,没有到教育机构备案,也不具备培训资质。如此,教育机构为何坐等申请备案?或者坐等举报?
的确,监管部门不能这样被动地处理无资质的培训机构,应当主动出击,严查严惩鱼龙混杂的培训市场。其实,这些培训机构都是以“巨额学费”和冠冕堂皇地的培训目的为幌子,故弄玄虚,他们的宣传很到位,如果说监管部门没有觉察,那一定没人相信。既然培训机构被广告或媒体炒作得惊天动地,监督部门就应当履行监管职责,网友们埋怨监管失职,也不少没有道理。
不过,仅仅停留在埋怨监管部门的失责上,也不尽客观。那些五花八门的培训,虽然打着励志、激励的幌子,但实际效果如何?恐怕没有他们吹嘘的那样神奇吧?在我看来,黄某培训致死,该反思的何止监管部门,还应当包括那些对天价培训过度迷信的人:几天的培训就可以让人的能力有质的飞跃,莫非培训的导师是聊斋里能剖腹换心的鬼判官?这些高智商的民营企业家们,竟然笃信培训机构的宣传,真的匪夷所思。
天价培训,岂能给学生颇丰的收获?显然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这样的天价培训,其实就是皇帝的新装,成就了参与者的面子,所以没有人愿意揭穿它。黄某的死,未必能给那些热衷参与天价培训者撒下一盆凉水,还会有不少人如过江之鲫,宁愿冒着健康与生命的危险,把大把大把的钞票扔给无良的培训机构。有这样的市场,就算是政府监管到位,又有多大的效力?相反,没有盲目参与者组成的强劲市场,天价培训就自然而然地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