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代看望老人”买来的只是自我安慰
来源:四川新闻网郭元鹏 发布时间:2013-07-09 点击率:299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7月1日施行一周以来,淘宝上开始陆续有店家推出了“代看望老人”系列服务。“10分钟=8元,1小时=20元。购买宝贝的形式是时间费用+物品成本+交通费用。”一家店主贴出明确的收费标准。 (7月8日《云南信息报》)

  “常回家看看”入法引来很多为人子女者的吐槽,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去和法律较劲,我们可以把它当做善意的引导。有多少爹妈会把子女推向被告席?但是,我们自己应该通过这样的法律惊醒自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去看看生咱养咱的老爸老妈。

  法律之手阻挡不住现实生活的困惑,由于工作繁忙,要真的做到常回家、常看看,对于有些人来说,还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无孔不入的商家们看到了商机,推出了这样的一个服务项目。但是,金钱可以买来服务,却是真真的买不来亲情,也淘不出亲情的宝贝。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代看望老人”服务,也只能是在自我安慰,安慰的是自我,却不是爹妈。

  服务总是和金钱联系在一起的,花钱雇佣的服务人员对于爹妈来说也就是个冰冷的机器人而已,再高的服务档次,他们也难以传导给老人儿女般的浓情,钱和亲情中间何时都无法划出一个完美的等于号。

  花钱买来的服务想想都有点可笑。既然是服务,必定会分出了等级来,这不仅仅体现在看望爹妈的时长上,必然还会体现在“服务”上,当100元可以陪老人笑一次,200元可以陪老人笑两次,300元可以叫声爸爸和妈妈的时候,老人收获的必定不会是温暖的亲情而是尴尬。而对于“代看爸妈”的工作人员来说也会很尴尬。

  看爸妈这样的事情还是亲力亲为的好。只有我们才最懂得爸妈,爸妈也最在意我们的看望。工作繁忙是个现实,但要是说忙到连看爸妈的时间都抽不出来的话,我想问的是,看领导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时间,谈情说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时间,成天跑着去喝梦里小米粥的时候你们有有没有时间呢?

  前几天,《扬子晚报》报道了这样两条新闻:一条是南京两位独居的老人家中发生火灾身亡,一个城市居住的几个子女竟然都不在身边;一条是,南京两位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暴雨天依然居住在危房里,警方紧急帮助转移。这两条新闻是不是能让为人子女者有所思索呢?

  我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假如,“常回家看看”没有入法,我们是不是也要常回家看看?假如“常回家看看”没有入法,我们还会不会花钱找人看看爸妈?

  这个世界上,没有钱真的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金钱买不来亲情,当我们的爸妈都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是抛却万贯家财,还有没有机会去看一眼亲亲的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