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居民生活中丢失身份证后,即使做补办(挂失)处理,但由于目前没有任何注销措施,导致原身份证仍可正常使用。新华社记者近期在调查中了解到,大量遗失、被盗身份证正通过网络进行非法交易,并被广泛用于开办银行卡、信用卡,掩护诈骗、洗钱活动;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我国现行二代身份证缺乏必要的密码等基本防伪功能,若不法分子掌握与自己外貌相近的他人真实身份证,则可“分身两人”,加大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难度。(8月13日《中国新闻网》)
相比于一代身份证,二代身份证是先进多了,可却蕴着太多的“缺陷”。身份证是证明公民身份最重要证件,居然有那么多“缺陷”。实在令人感觉意外。更可怕的是,因为“缺陷”,带给公民的可能是“灾难”。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则可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还可能被冤枉入狱。
据了解,目前的二代证除了上述先天缺陷并影响其实际功能发挥外,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二代证正面使用“公民身份证号码”字样,而背面却是“居民身份证”,用语很不严肃,也与《居民身份证法》不一致;重要信息分布在身份证的两面,查验、复印都不方便,由此造成复印纸张的巨大浪费。这些都是需要及时改进。
身份证存在的“缺陷”,被专家称之为“先天缺陷”。这让人有些费解。身份证又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岩石缝里蹦出来的,而是由相关专家设计出来的。照理说,先要将设计出来的“样版”拿出来让公众提提意见,当“样板”裸露出来,公众自然会“评头评足”,也会提出相应的建议。有一个词叫“集思广益”,这是常识。如果身份证在“出台”之前能够听听民意,多好,可事实上,却似乎是没有这个程序,以致于身份证存在着太多的“缺陷”,即便是事后“补牢”也绝非易事。
可能身份证会有永远的“缺陷”,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缺陷”也会逐渐曝露出来。但将“缺陷”降低到最低,应是最基本的原则。如果关起门来设计身份证,凭专家的力量,可能是“缺陷”会不少。甚至会犯一些“低级错误”。
身份证的“缺陷”都是“先天”的,只不过有些是技术上的原因,但更多的则是缺乏民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