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8月19日 新华网)
我国经济在经过30年年均10%的高速增长之后,正在向8%左右为中值转轨。在新的一轮机遇来临时,具有土地、人力、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机遇与挑战并存,中西部如何把准时代脉搏,唱响中国经济最强音?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抓住机遇,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区域性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和趋势。而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大,产业发展空间相对比较大,具备了承接转移的各项条件。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推进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如此机遇,正是中西部地区谋求自身发展的绝好时机。但中西部地区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还是要因地制宜,不可盲目跟风,切实调整产业结构,深挖自身优势,保持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为中西部发展的重要任务。无论是通过创新融资与建设模式,还是通过创新转型升级。只有不断加强创新驱动,才能发展优势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引导中西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东成西就,我国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悄然发生着变化,中西部地区只有弹好产业结构和创新驱动这两个最难音符,才能正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积蓄力量,唱响中国经济发展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