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视报道了一则春运期间网络黄牛囤票案,揭示了黄牛们利用区别于商业网站“小打小闹”的抢票插件的付费抢票软件,十分钟刷走1245张火车票。(1月9日《京华时报》)
这种抢票软件,破解了12306网站每5秒钟抢一次的限制,以毫秒速度刷票,并可实现自动识别验证码,速度要比人手快百倍。这种软件还可多账户挂机,黄牛们利用假身份证在12306注册成百上千账号批量刷票,突破了12306网站对普通用户每次可买5张车票的限制,垄断票源。这一软件还具有自动生成身份证号码功能,能生成大量假身份证号和姓名,12306网站无法辨别真假,黄牛可以用假信息大量囤票,然后加价倒卖。
又因为12306网站对火车票有45分钟支付期,黄牛抢到票后,会在45分钟之内找买家。真实的买家付款后,黄牛会把囤积的票放出来,然后再用真实买家的信息去买到这张票。而如果在45分钟内找不到买家,车票会“回炉”,但黄牛也还是能用抢票软件再抢回来。在这个“抢票战”中,黄牛实际上是做了“二道贩子”,却还无须担心票会烂在自己手中,自己把自己“吃死”。
乘客买火车票,今天成了技术活。而在12306网站,囤票与反囤票,已成了高科技较量。尽管12306网站不断推出升级版,但黄牛们更是手段频频更新。而令人扼腕的是,前者的技术进步往往滞后于后者,在这场较量中,12306网站从一开始就处于下风。由此也不难得出结论,若总是局限在高科技的角力中,反囤票就只怕是输多赢少。可以断言,即使12306网站有了能识别假身份证的升级版,黄牛们也会想应对新招。
反囤票、打黄牛需要法律“亮剑”。黄牛出没,不论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都会留下痕迹。警方应密切追踪,建立黄牛“黑名单”,并利用铁路公安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系统,对历年打击处理过的黄牛重点盯控,防止其继续从事倒卖车票活动。警方要与网络管理等部门密切合作,加强网络巡查,及时发现利用网络倒票活动。对黄牛的网络交易账号建立“黑账户”,对涉嫌实施网络诈骗、网上倒卖交易车票的录入“黑账户”,会同有关部门严加管控,跟踪打击。捉住黄牛,才是反囤票狠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