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能带来多少凉意?
来源:四川新闻网黄齐超 发布时间:2013-08-01 点击率:349

  在马路上煎蛋、烤鱼的景象,近几日已不是奇闻。网友戏称,三分之一个中国进入了“烧烤”模式。截至29日,全国有43个市县日最高气温超过40℃,53个市县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高温天气覆盖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的19个省(区、市),覆盖面积达到317.7万平方公里。昨天上午11时,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签发命令,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7月31日《新京报》)

  三分之一个中国进入了“烧烤”模式,这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所面临的高温现状。中国气象局启动了高温Ⅱ级应急响应,我们对这样的气象术语很陌生,也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但是此刻,我们最想知道的是: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凉意?

  或许,高温Ⅱ级应急响应仅是一个全民性的警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救援措施。如果真是这样,那倒是一种缺憾。窃以为,气象局拉响高温警报之后,该有民政部门出台应急预案来接力。高温,是一场灾难,确切地说,是针对穷人的灾难。穷人没钱买空调,或者担忧电费而没有用空调,最终成为了高温最大的受害者。这几天,数人患上了热射病,并有人因此而死去,他们患热射病的原因或许不同,但无一例外地都是——穷人。

  因此,高温袭来,穷人需要额外的呵护。有鉴于此,民政部门也当启动与气象局高温Ⅱ级应急响应相匹配的应急预案,比如让所有的政府机构开放空调房,满足附近的居民特别低收入人群的纳凉需求;比如对孤寡老人逐一排查,看他们是否具备降温设备;比如在穷人、流浪汉集中的地区,设立特需人群的降温房等等。不言而喻,这些针对“穷人”的临时性措施,远比高温预警更有意义。

  不能带来凉意的高温Ⅱ级应急响应,发了警报之后,留下穷人在高温下挣扎,徒有“应急”之名。高温之灾难来临,该行动的不只是气象部门,还应有民政部门的参与。气象部门单枪匹马的“应急”,足见我们对高温灾难的短视,也让我们高温救援乏力的尴尬原形毕露。预警不是目的,降低灾难对人员的伤害,才是终极目标,没有其他部门的联动,政府建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温反应体系,无疑是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