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解题神器”风靡校园折射了什么?
来源:四川新闻网谢欣 发布时间:2014-04-28 点击率:268

  近来一种新的手机应用软件风靡校园,被学生们称为“解题神器”。“解题神器”以解答中小学各科题目为产品诉求,将全国各地学生收纳其中。不少学生表示“解题神器”纯粹为了抄抄答案,完成作业。教师表示这样的软件无异于帮助学生应付作业,成为“作业合成器”。(2月26日人民网)

  一样东西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人做出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在感叹商家眼光独到之时,是不是也会感到一丝的悲哀。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当下的中小学教育,喊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为何“解题神器”依然有如此大的市场。

  教育应为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前者注重技能性经验的传授,后者注重人文精神品质上的培养。写作业是“教”的一个环节,“解题神器”的蜂蜜实际上反映着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中对“教”的过分重视而对“育”的轻视。

  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人,即使自己从未抄过或被抄过作业,身边抄作业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抄作业无非两种原因,作业实在多得做不完了,迫不得已的抄、自己不会做也不想知道怎么做,只想完成任务。

  第一种情况,并不能简单的责怪学生能力不够,完不成作业,就笔者自身学生时代所见,作业太多做不完的情况不仅在成绩中下学生中普遍存在,就是在成绩优秀的学生中,也是很常见的。这是因为,在中考、高考的巨大压力下,我们对知识的传授更多是通过简单的多数重复来完成的,更多是教会学生如何做题,而不是懂得某种知识,所以这也导致许多学生对于题目做起来得心应手,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却无从下手,高考过后如不再接触此类知识,原有的知识也很快被遗忘。知识的传授被异化成了对解题技巧的传授,随之出现题海战术,学生最终疲于应付,实在完不成的,只能求助于抄。

  第二种情况,则更多的反映出当下教育在“育”上的失败,先前已提过,当下的中小学教育过分重视“教”的轻视“育”,不是因为“育”已经做得足够了,恰恰相反,“育”的部分是非常不到位的。我们应当承认,每个个体在智力水平与勤奋程度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作业的初衷是用来检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做作业可以发现自身在知识上存在的不足,而在发现不足后,是可以通过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等方法进行提高的,抄作业这一行为则是假借外力掩盖了自己的不足,并且自身没有提高。这些都是学习观念出现了偏差,学生没有获取知识的冲动,对自身行为没有愧疚感,没有反思。我们可以说,这不仅是作业数量多所造成的,也是当下教育对学生的“三观”塑造的失败。

  毕竟,人之为人,是要先成人,再成才的,哪天我国的教育能在观念、形式与内容上都真正做到了“教”和“育”的本质回归、合理发展,“解题神器”也就自然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