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品茶卖淫团伙佐证扫黄打非艰巨性
来源:四川新闻网郭元鹏 发布时间:2015-02-05 点击率:411
2月3日,昆明市公安局盘龙分局通报称,该局多部门联合开展工作,成功捣毁一个假借“卖茶”为名,隐藏在高档小区中的组织妇女卖淫团伙窝点。盘龙分局穿金路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在该派出所辖区一高档小区内,有人从事组织妇女卖淫的违法行为,最终警方现场抓获涉案嫌疑人17名。“新到好茶”和“茶艺师”是他们使用的暗语。(2月4日《中国新闻网》)

  这个组织卖淫团伙确实很“智慧”,他们不说是小姐,也不说是服务,更不说是卖淫,他们的暗语是“新到好茶”。表面上看,是这个卖淫组织很隐蔽,才有了难以发现的现实。而实际上,在“新到好茶”的背后,则是监管部门的“悠闲喝茶”。

  这样说,有人会认为笔者是一个钻牛角尖的人:人家警方辛辛苦苦破获了这样一起重大案件,为何还这样找毛病?其实,找毛病不是为了找难堪,而是为了杜绝今后还会出现“新到好茶”的尴尬。在笔者看来,这起事件背后有着一群群的“悠闲喝茶”的监管部门。

  社区组织在“悠闲喝茶”。这个卖淫团伙就盘踞在小区里,小区里有物业管理,小区里有保安人员,小区还有居委会的监管。那么,在小区不允许从事饭店、茶室等经营行为的规定之下,卖淫的茶室为何还能存在?即使,这种经营行为可以进驻到小区之内,也不成问题。问题是,这里是卖淫的场所,多少小区之外的男男女女经常出入,没有人能发现异常?当卖淫团伙在小区里盘踞,而没人发现的时候,这是不是失责?发现了不闻不问是不是渎职?小区安全成为空话了?

  工商部门在”悠闲喝茶”。工商部门对于市场有监管责任。具体来说,就是对商家的经营范围进行核实。无论这个卖淫的茶室有没有在工商部门注册,工商部门无疑都有推卸不掉的责任。假如说,这个茶室在工商部门注册了,那么他们经营的是什么总要看看吧!假如说,没有注册,那么眼下在市场上,还有多少没有注册就经营的违法场所呢?如果工商部门能履行市场监管责任,是不是也会发现这里不是卖茶的,而是卖淫的呢?

  扫黄打非在“悠闲喝茶”。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扫黄打非的丰硕成果依然是百姓劳动的果实。虽然说,群众有举报的义务,但是,当大多数案件的侦破都是群众举报的时候,对于警方来说,是不是也该有所反思?我们的扫黄打非岂能只是到街头的舞厅酒吧去转转?为何不知道到隐蔽的地方去查查?最为关键的是,警方还在一些小区,或者是一些社区建立了警务室,这些警务室的警察为何也没有发现卖淫的“卖茶人”?

  如果所有负有责任的监管部门都在“悠闲喝茶”的话,我想这种案件就会永无绝迹之日的。这暴露出的则是监管的漏洞问题。此种问题不解决的话,“卖饭的”、“卖酒的”都会成了卖淫的了。

  “新到好茶”背后谁在“悠闲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