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不怕理想跑偏,就怕谎话连篇
来源:四川新闻网段思平 发布时间:2014-04-10 点击率:326

  近日,人民路小学六年级二班学生们的作文,让语文老师高华云犯了愁,不知如何评判。作文题为“我的理想”,可大家的理想不再“高大上”,变成了“美食家”、“吃货”,有的甚至想当“土豪”、“大官”。(4月8日《楚天都市报》)

  作为80后,笔者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作家、科学家,总之满脑子想的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从来没有把享乐划入理想范畴,这么看来,这些“00后”的理想似乎有些“低级趣味”了。不过,既然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理想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孩子们在作文里敢于说出真心话,就不应该被嘲笑。

  反过来,如果孩子们心里明明另有所想,可为了得高分个个都说要当国家栋梁、为社会做贡献,作文里千篇一律都是“高大上”的理想,那才真正是教育的失败。因为孩子小小年纪就被教会了虚伪、泯灭了个性,这恰恰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可是,难道就任由孩子们怀揣“另类理想”,沿着跑偏的人生轨迹走下去?当然也不是。孩子本是一张白纸,稚嫩的理想其实全来自身边成年人的言传身教和一言一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更是成人的一面镜子,“另类理想”也映照出社会的现实、功利和浮躁。但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会不断完善,只要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孩子自然也会受到积极影响,并不断修正自己的理想。

  同时,随着社会大环境逐渐变得公平,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孩子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将社会秩序和法律规则纳入理想的维度。想当“大官”?没有问题,巨大的腐败风险将逼着你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大官”。想当“土豪”?也没有问题,高昂的犯罪成本将逼着你做一个勤劳守法的“土豪”。

  我们还应看到,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也正给了教育工作者引导、培养的机会。帮助孩子保留理想中积极进取的部分,剥离理想中低俗享乐的部分,这正是教育的职责。只要教育不缺位,就不怕孩子的理想暂时跑偏。

  因此,不论说出什么样的理想,只要孩子在作文里愿意吐露心声,我们就应该感到欣慰、给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