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青春不被世袭 社会才更有活力
来源:四川新闻网龙敏飞 发布时间:2014-06-05 点击率:231

  又到毕业季,论文答辩、合影留念、应聘面试……大学毕业生们忙着与大学生涯作告别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抉择。几天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系大四学生胡均伟,给远在河南洛阳的父亲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之前,父亲要他回家,接手家里年收入近百万元的汽修厂,但胡均伟表示,自己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便婉拒了父亲。胡均伟所说的“不错的工作”,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摊,卖一种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的东西———炒酸奶。(6月4日《重庆晚报》)

  前不久,国企“二代世袭”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也加剧了公众对社会不公的焦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7%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职二代”,89.6%的受访者认为“职二代”普遍存在伤害了就业公平性。与国企世袭相比,民企世袭的危害性似乎要轻不少。不过,“世袭”本身,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只有程度上的区别,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世袭,都不利于社会活力的激发。

  就“世袭”来说,其弊端显而易见。一则,不是每一个世袭者都能很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职责,那无论是对家族企业的传承,还是对社会活力的激发,都是弊大于利的;二则,世袭将会加剧社会阶层的固化,让“龙生龙凤生凤”成为一种现实常态,但现实社会,更应呼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意识,因为后者所营造的社会,无疑是更加公平与公正的。而这些,也是公众对“世袭”充满焦虑的根源所在。

  自然,就民企世袭而言,其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我们要强调的一个观点是,在让孩子接手时,更应尊重孩子的意见。以当前的现实案例来陈述的话,胡均伟并不是说未来不会接手家族企业,而是希望自己的青春不被世袭,希望自己在年轻时,能够选择自己最爱做的事情。就这一点来说,胡均伟的选择是值得点赞的。而选择自己更加喜欢的事业,其也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对整个社会而言,也是利大于弊的。

  活力的社会,的确不需要“被世袭的青春”。对一些富家子弟而言,如果其一开始就选择了接手家族企业,我们应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过,对于另一些特立独行、在青春的年华不愿接手家族企业的人来说,我们更应鼓励这样的行为。毕竟,青春不被世袭,社会才更有活力。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最爱的、最想干的事情去做,那才会做得更好。对个人而言,这是一种成就感;对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活力的体现。

  因而,对“胡均伟不愿接手年入百万家族企业,而选择在校门口卖炒酸奶”的举动来说,我们更希望这样的一种行径能被更多的年轻人所复制。事实上,胡均伟选择卖炒酸奶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他最高的时候,可以月入2万元,这样的收入,足以给他动力、给他有尊严的生活。无论胡均伟年长后会不会接受家族企业,他最起码可以骄傲地表示,他有着一段没有被世袭所侵扰的青春,他活出了自我。而这样的姿态,理应为每一个年轻人所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