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红头文件为何成了敛财工具
来源:新华网何勇海 发布时间:2015-01-30 点击率:561
    红头文件是行政机关或部门下发的规范性文本,它承载的,往往是关乎一方百姓利益的政策或决策。


    然而在四川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原副总队长李荣飚的手里,红头文件却成了敛财工具。借红头文件,这位巨贪3年受贿1500万。真真是胆大包天!


    不过这人胆大心“细”,他知道:以红头文件作掩护,权钱交易更加“从容”;用红头文件开道,一切尽在“掌握”。


    红头文件威力大,而借红头文件腐败的危害也极大。一方面,这类红头文件容易干预市场,制造不公平竞争。比如李荣飚为某企业“推广”的民爆物品专用箱(柜)等产品,全国具有这类产品生产资质的企业有很多,允许谁进入四川市场却是李荣飚说了算。


    另一方面,严重损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一旦有人将红头文件视作谋利私器,借它的掩护受贿,以后谁还会相信红头文件、执行红头文件?当红头文件成为垄断经营者的“通关文牒”,谁还会相信市场公平,进行自由竞争?


    有专家曾说,党政机关“红头文件”和“会议纪要”等,社会上一般归纳其为“软法”,这些“软法”提出的政策、意见,实施中可能比法律更适用。某种程度而言,李荣飚伪造红头文件是不是相当于伪造法律?这是多大的罪过!


    当务之急,要尽快对现有红头文件进行合法合规性清查,对违法红头文件予以纠错与追责,尽快将红头文件纳入法治化规范的范畴。


    借红头文件敛财,实质是滥用权力。因此需要对权力部门的关键岗位进行分权,使权力公开运行;划定权力边界,严禁行业监管部门插手市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