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民间教育研究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日前就刚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进行了公众网络调查。在回收的5871份有效问卷中,有80%的网友赞成高考恢复“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但增加省份的数量和范围目前还没有明确。(9月10日《北京青年报》)
“高考全国一张卷”的呼吁,总会周期性“复出”。前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福重教授称“取消分省录取制度,给所有考生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2007年),后有全国人大代表王刚表态,“高考应当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按统一标准录取,只有这样,才是合法的、公平的。”(2009年)如今,这个话题再度被提上议程,一家民间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八成网友支持“高考全国一张卷”,这迅速成为一个热议的公共话题。
八成网友支持“高考全国一张卷”,这网络调查能否代表真实民意仍有待商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多网友支持“一张卷”,力挺“回到过去”,这显然不能视而不见,而必须仔细审视: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民意期待与呼吁?正如有论者所言,八成网友支持“一张卷”体现了民意期待,是公众对高考公平的又一次摇旗呐喊。从很笼统的角度来看,“一刀切”的做法,的确是最贴近公平的。
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审视,即便是全国一张卷,那支撑的也只是高考公平的幻觉而已。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教育投入是不均衡的,资源的分配也是有所差别的。而且,这种差别与各省市的经济状况有着莫大的关联,经济好的省份,教育投入可能会多一些;经济差的省份,即便想多投入点怕也是有心无力。这意味着,在教育投入的起点上是不一样的,却要求高考考试与录取时保持一致的步伐,这能算公平么?让北京四中的学生与贫困地区的学子“一张卷”,就能体现高考公平么?
显然是不能的!可以说,回到“高考全国一张卷”的网络民意表达,也仅是对高考公平的一种呼吁罢了。这背后的真问题,不是一张卷不一张卷的问题,而是这背后的确存在高考不公的迹象。众所周知,在当前的高考中,“拼爹拼关系”的事情尽管不是那么明显,但仍然是客观存在的,这可以从一些高校的腐败案中略知一二;另一方面,教育投入的“拼经济实力”,也是一种事实。在这样的现实土壤下,当公众感觉高考公平有距离感之时,呼吁“全国一张卷”便成了他们最后的诉求表达。
因而,没有教育投入的公平,即便是全国一张卷,也谈不上真正的高考公平。就当下而言,首要之举是要改变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投入不均衡这个现实问题,营造“起点上的公平”。此外,还要避免钱权者对高考公平的蚕食。唯有这双管齐下,高考公平才可能真正抵达,而这,才是真正的药方。至于“全国一张卷”的摇旗呐喊,不过是满足某些人的公平幻觉而言,并不可能解决这背后的所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