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校园农场”本不该承受着为学生增加营养的重任
来源:四川新闻网郭文斌 发布时间:2013-05-24 点击率:361

  镇宁县募役乡斗糯小学在校园一隅开辟出农场,师生“兼职”打理鸡舍、猪圈、菜地……以此改善学生营养,但办了一年,校园农场难以为继。(5月23日《贵阳晚报》)

  校园内开辟“校园农场”,师生带领学生养鸡养猪,倒也是不失学习生活中的乐趣,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学生的伙食,可事实上,学校却难以为继,其原因在于学校师资力量不够,学校冷藏、保鲜设备不足等。

  一般情况下,学校开辟“校园农场”,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至于最终的效果如何,则不是最重要的,可对于这所学校来说,最重要的却是结果。因为开辟“校园农场”的最大目的就是给学生增加营养。而学生则普遍觉得,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要好一些,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学校有“校园农场”,因此,如今的学生很是期待接近“停摆”的“校园农场”能够复苏。

  开辟“校园农场”,无疑是需要财力投入,可农村学校,哪来的钱?凭学校的财力、人才,想要大规模扩展“校园农场”,从而满足师生的需要,显然是不太可能的,难以为继几乎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开辟“校园农场”,如果只是为了让学生实践,让学生娱乐,那就显得轻松了,即便是难以为继,也没有什么大碍。可现在开辟“校园农场”却是为了生存意义上的增加营养,则显得异常沉重了。

  现在偏僻农村的学生营养不良,是不争的事实。前几天,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九阳希望厨房公益项目等机构均发布了营养午餐改善状况的阶段报告。报告称,营养不良依旧困扰着农村学生,约1/10中西部农村学生每天仅吃一两顿饭,而中西部农村学生吃不饱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食堂。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截止目前,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约287亿元,已经惠及3000多万学生。可从现实来看,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农村孩子的营养的确需要改善,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阶段,营养是少不了的,可这样的重任却不该由“校园农场”来承担,政府应该加大投入,确保孩子的营养供给。何时“校园农场”在农村学校不是那么沉重,而是孩子心中真正的“乐园”。

  “校园农场”已经难以为继,可孩子的营养供给却不能停下来,孩子的健康成长最重要,谁来保障“校园农场”兴旺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