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编制的《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日前获得国务院批准。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发布该规划,我省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内江、乐山、宜宾8个市和成都市青白江区入列。(2013年04月03日四川日报)
报道称:规划范围是95个地级老工业城市和25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市辖区,涉及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四川来看,规划将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内江、乐山、宜宾8个市和成都市青白江区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之列。
今年以来,四川省委根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提出要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即要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在笔者看来,要着力次级突破,就必须加强市州区域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市州经济支撑。由此,笔者认为,四川要抓住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内江、乐山、宜宾8个市和成都市青白江区入列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有利机遇,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政策,创新融资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投资公司发行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组织实施城区老工业区综合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整体搬迁企业发行债券,用于企业搬迁改造,加快老工业基地建设。特别是要按照“两步走”的要求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一是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即2017年,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取得重要进展,节能减排要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创新能力要得到增强;城市内部空间布局要得到优化,城区老工业区调整改造要全面展开;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明显增强。二是要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即到2022年,要基本形成老工业基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完成城区老工业区调整改造,基本形成良性发展机制,为建设成为产业竞争力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毋庸置疑,四川唯有抓住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内江、乐山、宜宾8个市和成都市青白江区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才能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