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吉林省将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对患疾病身体被植入金属医疗器件的考生,需出具医疗机构证明材料,方能入场。(6月3日《新京报》)
“史上最严”高考安检,引起争议。尽管反对者称此举人为制造紧张气氛,还有人质疑,看上去检得严,实际还是有空子可钻。但两相此较,“最严高考安检”无疑在舆论上起到了震慑作用,并且体现了政府力保高考公平性的决心。近几年考场舞弊时有所见,甚至连高考也为作弊所扰。吉林省曾深受高考作弊之害,2009年发生在吉林松原市、九台市、农安县等地的高考考场作弊现象,震惊全国。现在吉林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目的就是防患未然。
这些年考场作弊之所以愈演愈烈,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惩治作弊的疲软。考试作弊即使败露,处理亦少“伤筋动骨”,因此获罪的更是罕见——“成本”如此之低,成了赢多输少的赌博,岂能阻住趋之若鹜者?因此防止考场作弊,除了需要“史上最严”的高考安检,还须有发现舞弊后的铁腕惩处。反作弊需要法律“亮剑”,这也是国际惯例。比如在美国,托福考试作弊者会被处于数年监禁和几十万美元罚款的处罚。我国反作弊有了法律之剑,考场的天空定会宁静许多。
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问题是,除了遏制考场舞弊,招生舞弊也须严打。这些年来,“点招”已成为违规招生乃至教育腐败的一个黑洞。所谓“点招”,就是绕过所有程序,指名录取某位考生。在“点招”的幌子下,甚至衍生出在招生计划外私设“小计划”,伪造整套录取手续“扩招”;以调剂指标为名“补招”等违规行为。前不久教育部下发通知,重申对高考的实施、阅卷、招生等各环节出现的违纪一律从严处理。尤其要重点查处“点招”。对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高考是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损伤教育尊严,损伤社会公平公正,损伤公信力。正因如此,每个有助高考公平的举措,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