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观望,不犹豫,不迟疑,吃透中央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下同)新任掌门人徐绍史日前在系统内给发改委全员上了一堂“思想总动员”,言辞恳切。此时,距国务院部署简政放权的常务会议仅过了一周,距徐绍史由国土资源部部长履新发改委主任不足两个月。这也意味着,这个被贴上“小国务院”“大总管”“第一大部”等标签的强力机构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据5月30日时代周报)
发改委改革首要是简政放权。从2007年至今,国务院四次减政清单中,此次发改委的改革堪称力度空前,14项对企业投资的核准权被取消,12项核准权被下放。相对于明面上的改革,笔者认为,改革的实质当为给权力套上“笼头”,如此或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现象。
正如徐绍史所言,要“认清大势、主动作为”,“明确"转什么"和"怎样转"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改革发改委,重点不在审批项目的减少,更多在于思想认识的改革和严厉的违纪整顿。
首先是对“门难进,脸难看”现象的彻底扭转。在发改委内部开展“整风”运动,认清权力的实质,正确对待手里的权力。其次是对审批制度的有力执行。特别是针对项目审批制度,明确审批的流程,时间,禁止其间存在的“吃拿卡要”形为的发生。再者是内部严格的监督管控。健全制度的同时,对发现的懈怠或违纪情况,第一次通报,第二次处理,在系统内形成有功则奖,有过必罚的运行机制。
落到实处的改革,才会见真章实效,才会让发改委真正服务于发展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