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高校更名”更要“更修行”
来源:四川新闻网龙敏飞 发布时间:2013-05-21 点击率:309
5月20日,《2008至2013年教育部批准更名的全国高校名单目录》发布,该目录显示:2008年3月至今,全国共有257所高等院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而更名,占到目前全国高校总数的10.35%。更改的校命中,科技、财经、工商、文理、经济等词频繁出现在新校名中,成为被追捧的热词。(5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原杭州大学副校长曾经说过,中国人有个特点,喜欢刮风,教育上也是如此,从前几年的高校合并风、升格风,到现在又兴起了更名风。诚如斯言,调查显示,2008年至今,全国已有257所高等院校获得教育部特批而更名。更名也很有讲究,大多追寻热门词汇,如科技,再如财经。的确,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经济唱戏”是无法逆转的趋势,高校也附庸了一把“庸俗风”,似乎没有什么奇怪的。

  但是,高校本身的属性,又注定其应“甘于寂寞”、埋头于学问,而不是其他,尤其是热衷虚名、追逐名利之事。毕竟,大学精神本身,便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意味着,不管外界刮什么风,大学都应坚守自己的职责,自己的属性,这才是一所大学必备的精神。可遗憾的是,当前更名的这些高校,不知道有多少是为了虚名的面子工程——为了名字好听点,为了招生便利点,为了欺骗性强一点!

  众所皆知,于一所高校而言,短期更名,可能给人带来一些新鲜感,让人关注,但如果这所大学的本质属性没有任何改观的话,一切只是换汤不换药的话,那这样的大学,也注定难以有真正的提升。一些不吃香的学校名称,如农学改成生命、遗传、基因等时髦词汇后,其短期内招生或可改观,但如果就业率提不上去,口碑升不上去,那再美丽的名称,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

  高校要想有新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光靠更名是完全不能凑效的,毕竟,更名这种事情,更像是一种信风水的表现,如果风水真能主宰一切的话,那我们还需要科学做什么?于高校而言,在面对五花八门的更名潮时,理应保持自己的本色,扎扎实实地修炼内功——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率等等。后面这些才是正途,也才是王道,寄希望于一个名称,热衷于合并院校、更名等,其实是很难真正赢得认可的。

  于高校而言,“更名”更要“更修行”,只有学校自身的修行提高了,哪怕名字不好听,哪怕专业不够多,也必然能赢得公众的认可与尊重;而如果一所学校名字再好听,涵盖面再广,如果修行不够——师资力量不强,学术研究不强,那这样的学校,也很难赢得社会足够的尊重。只有高校在“修行”上下狠功夫、硬功夫,才能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