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新农合”咋成了医院的“提款机”?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8-18 点击率:258
    新农合资金是农民看病的“保命钱”。然而,在贵州部分地区,从县医院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再到私立医院均查出存在套骗新农合资金的行为,甚至医患合谋骗保。(8月17日 中国新闻网)

  近日,贵州省毕节市、黔东南州、六盘水市等数个市州均不同程度存在套取、骗取新农合资金行为,塌方式集体沦陷的现象突出。消息一出,不禁让人皱眉头、冒冷汗,如此不堪的医院如何让人放心就医?这样的医院还有多少家?新农合怎么就成了医院的提款机呢?

  套取新农合资金的事件在各地屡见不鲜,部分医院为“创收”,“假住院”“小病开大方”等现象普遍存在,伪造病历、诱导病人“过度医疗”来套骗新农合资金,可谓骗保手段五花八门。而报道中的医院更是“绝”,居然还有请农民来住院,免费接送、检查、吃饭的“三免”政策,该医院之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令人咋舌。追根究底,笔者认为监管缺位是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监管乏力。管理部门审核不严、监督不力,更进一步说是工作失职,虽不能说“沆瀣一气”,但确实是只眼闭只眼,糊里糊涂就过了关;另一方面是内部监管缺失。医院内部缺乏新农合监管机制,缺乏公开透明,或许医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骗保机制”,从上到下根本没想对新农合的监管。

  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新农合资金的筹集方式是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是农民投入的保命钱,政府投入的民生款。可是好的政策却得不到好的落实,医院骗保、医患合谋骗保等行径如得不到有效遏制,新农合就会运行混乱,不能发挥“保命”的作用,甚至瘫痪、瓦解,最终深受其害的还是农民。

  言及于此,笔者希望各地政府尽快出台政策,加强新农合资金监管、巡查、抽查等,强化常态监督,切莫让其成为不吃白不吃的“唐僧肉”。医院内部可尝试派驻新农合监管小组,对医院内新农合资金的利用高度监管。坚决打击骗保行为,对涉事医院和农民严厉追责,加大处罚,真正做到以儆效尤。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堵住资金流失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