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高考大规模誓师缘于科举情结作祟
来源:四川新闻网叶祝颐 发布时间:2014-02-28 点击率:235

  2月26日,河北省衡水市,河北衡水二中举行了高三高考百日誓师励志教育活动,学生们用饱满的豪情与轻松的心态面对一百天后到来的高考。通过本次活动,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以良好的心态迎接高考。(2月27日《光明日报》)

  “冲进重点孝爹娘”, “宁吃百日苦,不留终身憾””,“清华北大等我来”……不仅高三学生誓师,高三老师也誓师,高二学生也为学哥学姐加油,衡水二中恢宏壮观的高考誓师场面,豪情万丈、斗志昂扬的标语,引起网友关注不难理解。

  应该承认,校方在高考前夕高调誓师对积极备战高考的师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校方如此大张旗鼓誓师,打出煽情口号,也会释放一些负面效应。

  教育部三令五申地方与学校不要炒作高考成绩,但是,高考成绩仍是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禁止高考成绩排名,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年年都在说,有的地方还出台了不炒作高考状元的规定,但是呼吁归呼吁,规定归规定,高考成绩照炒不误。尽管好多学校没有像衡水二中那样组织大规模的高考誓师大会,但是,高考成绩依然是学校追求的首要指标,高考成绩优秀者特别是高考状元会受到来自政府、社会与校方的千般呵护、万般宠爱。某些地方甚至让高考状元游街,为高考状元塑像。

  究其原因,我看除了禁止炒作高考成绩的规定没有强制约束力以外,主要原因在于,科举考试延续下来的科举情结在某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下,政府需要教育政绩,学校需要成绩筹码,应试教育土壤依然肥沃。

  其实,判断一所学校的好坏、教师的优劣,本应以公民素质提高为标准,而不能单纯以高考成绩论英雄。应试教育,已经危害到了所有学生及其家长,危害到了教育本身,至于那些被热炒的“状元”们,表面上十分风光,但他们同样也是受害者。“自从得了高考第一后,自己都不知道是第几次被提问了。”某地高考状元的苦衷或许就是一个现实缩影。别说教育部念叨“不要炒作高考成绩”不管用,就是一些省市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规定禁止炒作高考成绩,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者“有雷无雨”,破除不了公众心目中的科举情结。

  虽说实施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在应试教育未被打败的大背景下,素质口号被冰冷的现实异化,升学率仍然左右着教育者的办学思维,高考成绩仍是学校与教育部门乃至政府的教育GDP。高三教师到庙堂烧香、吊瓶班、高三老师不堪重负自杀,就是“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的沉重佐证。从这个角度讲,衡水二中组织高考誓师活动也好,某些地方为高考状元塑像也好,动用纳税人的钱重奖高考状元也罢,他们都是唯教育GDP马首是瞻。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即便地方与学校不大摇大摆地炒作高考,公众心目中的科举情结也未必消除。因为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何况,高考成绩,还是政府对教育部门,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

  衡水二中高调誓师,教育功利心强烈,值得商榷,但是,在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在依靠高考成绩选拔人才的当下,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炒作高考成绩也是一厢情愿。要真正为高考降温,就要通盘考虑破除唯高考成绩论英雄的应试教育观念,先从升学选拔体制与教育评价手段改革开刀,彻底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同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改革现行高考制度与高招体制,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否则,科举幽灵会以各种方式借尸还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