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收剛完,河北省欒城縣柳林屯鄉北屯村農民史書印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今年我家的小麥長勢良好,每畝比去年多收了七八十斤,這可都是科技培訓帶來的好處啊!”
為了貫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落實“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目標要求,農業部于2011年12月啟動“全國冬春科技大培訓活動”,活動今年4月結束,歷時5個月。據統計,全國各地共投入培訓經費7.9億元,培訓農民6175萬人次,開展現場培訓或指導56萬場次,舉辦培訓班25.4萬期,發放技術資料8.5億份。
多渠道開展培訓,為職業農民搭建平台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冬春科技大培訓啟動早、部署快,各地更是通過多種渠道、集結農業部門、科研院所等多方資源開展培訓,不僅把培訓課堂辦到村、戶,還通過知識競猜、文藝大舞台、電視、廣播等形式,把科技知識送到農民手中。
多樣的培訓渠道和豐富的培訓形式不但使農民學到系統、專業的技術知識,開闊了眼界,更是轉變了農民的理念,很多農民由被動培訓,變為主動要求培訓學習。
在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鎮的田間培訓課堂,程墩村水蜜桃種植戶殷士明這樣告訴記者︰“現在,我們農民科學種地沒啥問題了,怎麼把東西賣出去我們還需要學習。專家下來給我們講這些,這樣的培訓我們太需要了,好得不得了!”
實用技術普及性培訓必不可少,而針對職業農民的培訓也越來越多。在冬春科技大培訓中,各地結合陽光培訓工程轉型提質,開展農民創業培訓,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大批涌現搭建了平台、創造了條件。
27歲的王松是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東山辦事處蒿口村農民,他正是通過參加當地的陽光工程創業培訓,取得了創業的初期成功。而每年的冬春科技大培訓,他都要參加。他說︰“陽光工程培訓不僅讓我學到了新的技術,更讓我學到新的理念。我要將農業當事業干下去。”
培訓建在產業鏈上,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談到去冬今春的全國冬春科技大培訓,農業部科教司教育處負責人說,此次培訓,各地緊密結合農時,依托示範基地和活動項目開展培訓,不僅為農民解決了生產難題和技術瓶頸,也為促進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奠定了良好基礎。
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四省(區)以農業部玉米“雙增二百”科技行動為載體,舉辦東北地區玉米“雙增二百”技術培訓班,在100多個縣區開展培訓,為今年東北地區玉米增產奠定了基礎。
湖南省把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安全齊穗三項關鍵增產技術作為冬春大培訓的重點內容,把技術送到了每個種糧大戶和農民家中。
湖北省則圍繞各地主導和特色產業開展培訓。如宜都市圍繞柑橘、茶葉等產業開展培訓,鼓勵農民增加投入,大力提高名優生產比例,農民生產積極性特別高漲。
江蘇省今年投入3000萬元專項資金,按照各地特色產業開展培訓,不僅為農民送去實用技術,也帶去高效農業理念。記者在江蘇采訪時看到,無論是張家港市的水蜜桃技術培訓,還是盱眙龍蝦養殖培訓,培訓形式完全根據當地情況而定,在培訓內容上更是側重農民需求,提供“菜單式服務”。
“在當前現代農業發展特殊時期,我們的冬春大培訓更應該跟隨現代農業發展需要作出調整和變化。現代農業發展到哪,培訓就應該到哪。”負責冬春培訓的江蘇省農廣校校長田玉斌如是說。
鍛煉各級培訓隊伍,農技人員煥發新活力
“我雖然做了30年的技術員,但是依然感覺知識不夠用,這次培訓讓我學到了新技術,對我回去開展工作幫助很大。”近日,在陝西省農業干部學校,記者正巧趕上全省基層農技員培訓班畜牧班結業,來自延安市宜川縣動物防疫員丁景民發出這樣的感慨。
今年的冬春科技大培訓在培訓對象上強調分層分類,各地各高校不僅培訓普通農民、基層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基層農村信息員、農業科技示範戶和種養大戶,更為像丁景民這樣的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提供了系統培訓的機會。
黑龍江省組織實施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工程,依托10個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對3800名基層農技人員進行了為期5天的系統培訓,對111名技術骨干進行為期15天的重點培訓;吉林省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每人至少接受2次以上培訓,培訓內容均為農業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先進技術及完整的技術理論體系;華中農業大學開展了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現代農業培訓、農業部農牧漁業大縣局長輪訓、國土資源培訓等培訓,全面提升基層農技人員的科技素質和文化水平。
系統的培訓提升了農技員的知識,而進村入戶指導使他們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推廣和普及,讓農技推廣隊伍煥發出新活力,拉近了農民朋友與農業部門的距離。
首建長效機制,讓冬春培訓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實現我國糧食持續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全面推進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有力抓手,歷時5個月的冬春科技大培訓在提高農民素質、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上成效顯著,電視、廣播、網絡、報刊、雜志等媒體也對此次科技大培訓進行了宣傳報道,進一步推動了科技培訓的進行。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冬春科技大培訓首次建立了“政府主導、上下聯動、多元參與、廣泛培訓”的工作機制,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以重大農業工程項目為載體,快速反應、上下聯動、廣泛參與、層層落實,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形成大聯合、大協作、大培訓的工作格局,為冬春大培訓持續有效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進一步促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探索了新的工作渠道和方式。
農業部科教司司長白金明表示,各地還將按照《全國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行動方案》要求,繼續深入總結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的好做法好經驗,完善冬春大培訓工作機制,使每年的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成為提升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強化農民生產技能、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重要途徑取得更大成效。(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