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转移 / 详情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6个特点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8 点击率:1599

    (1)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整体偏低。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我国实现工业化,走向低碳化、高端化必须依赖的产业支柱, 是我国产业(尤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提升的基石。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势必阻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甚至会影响我国的产业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政府应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上加大力度,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结合,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2)电子计算机及设备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相对较高但有下降趋势, 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则持续较低。电子计算机及设备制造行业是我国90 年代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器, 为我国实施“分步走” 战略提供了大量动力, 同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该产业转化效率较高, 但也出现下行态势, 政府规划产业发展时,更应注重其发展的重点、难点及关键问题, 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国计民生, 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而且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上与国内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产业的差距较大, 因此我国应加大力度推进医药及医疗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 重点提高其转化效率, 大力促进开发新药特药与先进医疗仪器设备, 摆脱对国外的依赖, 接通国内医药产业链,提升产业价值。 
    (3)企业自有资金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产业各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同向变化,企业自有资金比例提高, 转化效率相应提高。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转化越多, 转化效率越高, 反之亦然,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政府除了直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持外, 还应采取有效政策措施鼓励高技术企业加强自身“造血” 功能,以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效率。 
     (4)技术改造与消化吸收能力越强, 越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我们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分为技术改造能力和技术消化吸收能力, 技术改造经费、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投入则是表征技术改造能力和技术消化吸收能力的指标。技术改造、消化吸收经费投入的增加为再创新技术的产品化、市场化创造了条件, 从而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其政策意义在于, 除了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外, 政府支持也应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消化吸收能力, 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中企业的能动性。 
     (5)市场垄断势力越强,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越高。市场垄断势力的强弱表示大型企业控制市场的能力大小, 同时可反映中小规模高技术企业的市场需求可及性程度。垄断势力越强, 大企业市场控制力就越强, 中小企业市场可及性越差,更多市场资源会流向大企业, 从而转化要素集聚大企业有利提升转化效率。从受保护的垄断变为竞争性垄断会促使公司提高研发投入, 以保持竞争优势。增加研发投入可能会对R&D 产出和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转化效率。这里还无法确认大企业垄断是独占性垄断抑或竞争性垄断, 垄断竞争程度与转化效率的关系也难以判断。对政府而言, 应尽量控制自身对市场结构产生负面影响, 防止干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正常进程。 
      (6)政府资金支持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不显著。①政府资金的主要作用是引导作用, 引导社会科技资源、经济资源的配置方向,引导社会资本、企业资本的流向, 使其按国家产业规划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有关产业的发展。②近些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但专门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支持明显不足, 且对创新支持资金的流向没有严格的监督和跟踪机制, 以致企业对政策性资金的利用效率较低。③企业用于创新和转化的资金逐年增多,这部分可能抵消或部分抵消了政府资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