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中国科协副主席、青少年科学教育专委会陈赛娟主任委员、牛灵江委员等一行8人赴浙江省开展高校参与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的调研。在座谈会上,浙江省科协、浙江大学、浙江省物理学会、浙江省中学生化学、物理学科竞赛的相关负责人及两所重点中学的校长介绍了浙江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情况,并与委员们就如何调动高校参与拔尖创新青少年培养的积极性、拔尖学生的推选方式及以往相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进行了交流讨论。
陈赛娟主任委员在座谈时指出,从目前中国教育体制的大环境来看,“英才计划”是一项具有改革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也是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系统工作,需要科协、教育部门和高校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科协要加强与各地高等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丰富的科研专家和资源,发现有科研兴趣、有潜质的青少年,让他们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提高,为中学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英才计划”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把各个环节设计好。在高校科研任务繁重和中学生课业繁重的情况下,需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使双方都自愿参与。同时,她也指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虽然是一种精英教育,但也必须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要制定好学生的遴选推荐标准及相应的评估机制。
专委会顾红雅委员、贺德方委员于7月2日到北京市人大附中进行调研,向学校的科技教师了解情况。北京大学的顾红雅教授还结合自身参与中学生创新活动教师培训工作的实践,为此次调研提供了一些案例分析和建议。
调研组通过电话和邮件的形式收集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河南、吉林以及台湾等地区实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关情况和对计划实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