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四川省科教兴川医卫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邓绍林教授率调研组深入绵阳市中心医院,围绕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等进行专题调研。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蒋涛,党委副书记祝润明以及医务科、人事科、科技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调研座谈。
蒋涛院长向调研组一行介绍了医院的基本情况,并围绕调研主题,从尖峰人才、尖峰学科、尖峰技术等多维度对绵阳中心医院近年发展战略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交流。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源动力,是医院永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近年来,绵阳市中心医院坚持实施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工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以技术进步促进人才成长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坚持推进引、育、用一体化人才培育工程。深入开展关键技术人才脆弱性分析,谋划核心技术人才梯队建设,29个专业先后聘请46名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担任学术主任。在人才培育上放宽年限、专业等限制,鼓励在职员工提升学历学位,推进博士倍增计划,为攻读博士、博士后学位的员工量身定制一对一扶持计划,为青年才俊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二是坚持实施“主动技术管理和支持技术创新”理念。探索手术授权不与医师职称、职务挂钩,对符合要求的优秀青年医师给予四级手术授权;放宽专科专家门诊资格,鼓励青年医师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开展四级手术、微创手术、日间手术等技术项目的激励机制;成建制送出医护团队到同济、华西学习移植技术。三是坚持优化病种资源管理,以专科建设为“双中心”奠基。创新构建战略病种、优势病种、监测病种等重点病种分类管理体系,以患者就医需求为导向,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手段,以实时数据抓取、精准分析等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低风险组病死率、DDDS、时间费用效率等为质量考核关键指标,系统推进病种管理落地落实。形成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点病种管理目录50个监测病种、145个优势病种、92个战略病种,对于战略病种管理设立专项培育基金,给予人、财、物倾斜,以战略病种引领学科发展,以优势病种保障学科可持续性发展。在省卫健委综合服务能力排名中有5个专业进入全省前三、9个专业进入全省前五、17个专业进入全省前十。消化内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麻醉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获批四川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获批绵阳市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院正积极冲刺建设省医学中心、省区域医疗中心。四是夯实平台资源管理,以医学研究推进“尖峰”学科。以国家卫健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绵阳市麻醉与神经调控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麻醉、ICU等平台建设,逐步建立集基础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科研及转化体系,实施以核医学科为引领,带动相关专业协同发展的“尖峰(学科)”战略,建设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学科(群)。2022年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 SCI论文 109篇,同比增长73%;实用新型专利转化1项;省部科研立项11项,GCP 54项;获批科研经费2500余万元,同比增长151%;风湿免疫科连续四年提名复旦排行榜-西南区风湿科专科声誉排行榜。接下来,医院将充分发挥四川省区域医疗中心、西部医学高原项目建设的引领作用,按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评价、国考、临床重点专科建设、DRGS支付等要求,全面增强学科综合实力和省内国内影响力,当好成渝医疗副中心“排头兵”,为绵阳科技城建设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调研组一行对绵阳市中心医院以尖峰人才、尖峰学科、尖峰技术为引领,带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表示肯定。邓绍林教授指出,医院各专业学科要主动对接国内、省内知名专业,知晓他们的长版、优势,做到互通有无,通过专科的连接带动医院的整体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人才的培养。通过学历教育、进修等路径,提升专科人才队伍能力。为专科、医疗技术的发展筑牢网底。要坚持技术创新。医疗技术是医院发展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展高精尖技术、器官移植技术、再生医学等引领学科发展的关键技术。要充分借助省科教兴川医卫发展工作委员会这个平台,加强省内各医院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绵阳中心医院地市级龙头医院的辐射带动效益,助推省内医院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省科教兴川促进会副秘书长成章国、孙克明,省科教兴川医卫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波随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