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 详情
科学供给 构建用地新格局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4-01-15 点击率:684

                                                绵阳市涪城区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土地整治。


  盘点2013,对于四川国土人而言,这一年不同寻常。各地发展引擎加大马力,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空前,地质灾害防治承压空前……

  压力、危机、挑战和考验面前,“保发展、保资源、保权益、防地灾、正作风”,这是四川国土人的回应。

  刚刚启程的20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了国土资源部门更加艰巨的历史重任。划定基本农田红线、生态底线、城市边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更是社会聚焦、舆论关注的热点。

  我省将进一步丰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美丽国土”工程内涵,拓展外延,始终坚持从严从紧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保障科学发展、尽职尽心维护群众权益、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创新、多措并举防治地质灾害,建设生态四川,谱写“美丽国土”动人华章。

  需求刚性增长,供给刚性制约——国土资源这一突出矛盾如何破解?

  “释放改革红利,洞开新局。”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表示,有两大着力点:一手抓政策供给,释放红利;一手抓资源供给,挖掘潜力。

  释放政策红利倍增发展动力

  2013年的国土资源工作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6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为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提供保障服务的意见》。这一编号为川府发[2013]27号文的文件,被习惯地称为“27号文”。“27号文”对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做出了重大改革,提出科学分配年度用地计划的参考标准,坚持年度用地计划分级管理,并建立计划安排制度。同时在节约集约用地上形成了完善的制度、政策、技术、标准体系。

  这不是唯一的探索。

  经我省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出台了“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持政策,它比“5·12”汶川地震特殊支持政策更优。省国土资源厅紧急编制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及时研究出台《关于贯彻国家和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土资源支持政策的实施意见》,为灾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去年,《四川省建设占用耕地易地占补平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这一原仅为省内少数区域享受的“特惠”制度,变成了一项普惠制度。《暂行办法》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全省补充耕地指标储备不足、耕地后备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有利于发挥耕地后备资源丰富地区的优势,缓解耕地占补平衡的困难和压力,对保发展、保红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供地有保有压市州计划比重提高

  60%——74%:去年,省国土资源厅按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要求和重心下移的思路,优化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降低省管计划所占比例,市(州)计划占年度计划总规模的比重由2012年的60%上升到74%,21个市州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均在去年基础上有所增加。

  这一转变的背后,有着特殊的背景。

  2013年,全省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和重要城市新区陆续启动建设。据年初各地上报汇总情况,全年用地缺口高达120多万亩。

  面对严峻形势,省国土资源厅从政策供给、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兼顾科学配置土地资源等多条途径入手,努力保障发展需求。2013年,全省共争取到国家下达使用各类新增建设用地计划34.5万亩,同比增加14.9%,规模居全国前列;全年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总规模达62万亩。

  积极争取“4·20”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新增用地规模15.3万亩,确保恢复重建有序推进;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取得新成效,全年经验收用于城镇建设新区的挂钩周转指标1.8万亩,同比增加23%,我省挂钩试点工作在全国评估中名列第二;积极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批复项目总规模近2.5万亩,实现增加用地供应和促进生态修复的双赢;通过超常服务工作,成昆、成贵、川藏铁路有关工程、雅砻江锦屏一级电站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用地得到落实,天府新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发展用地得到保障……

  但供地绝非片面强调数量,在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的同时,我省还按照有保有压的思路,启动了批而未用土地的清理核实工作,严控产能过剩行业用地,严防“摊大饼”、“空城现象”,努力挤掉土地利用中的粗放浪费。

  数字是最好的说明:去年全省商服用地供应4.4万亩,同比增加41.9%。全省出让土地10445宗,面积22.6万亩,同比增加16.5%。全省供地结构进一步优化。

  点击

  2014

  ●着眼全省发展大局,围绕“三大发展战略”、天府新区等重点,科学配置保障举措

  ●继续实施“订单式”、“组合式”服务,优化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配置

  ●统筹增量和存量土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盘活存量土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突出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以提升城镇化质量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要求,着力推进节地型城镇建设,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大力促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

  ●严格落实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地质防治专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把地质灾害防治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始终

  ●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基本工作导向,实施“缩时提速增效”,认真落实“简政放权”要求,最大程度激发和释放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