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详情
科创集团:创新成就未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27 点击率:2741

   

    由香港理工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及港台商会协办,被媒体誉为“最具有前瞻性”的评奖活动“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日前在北京揭晓。14位榜上有名的内地优秀民营企业家中,有两位来自四川,其中之一便是科创控股集团的何俊明。

  创办于1997年的“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奖”已成功举办七届,候选人及其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科学管理、改革精神,对社会责任、员工培养、所属行业的技术改良和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程度等,都是评选的“硬指标”。迄今为止,共有129名对中国工商业及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的内地优秀民营企业家获奖,其中四川仅有3人。

  何俊明为何能在四川仅有的3个获奖企业家中位居其一?成立9年的科创控股集团在创新发展、行业引领、履行社会责任、助推地方经济等方面又作出了哪些贡献?

  日前本报记者走进科创,探寻科创的发展历程与创新理念,以期为其他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产业创新夯实科创基业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评选的“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科创控股集团位列第84位。此外,科创还先后获得了“2011年品牌中国创新大奖”、“2011年度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领军”、“2011年度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成长十强”、“中国医药行业最具发展潜力强势品牌50强”等称号。在这些排名和荣誉的背后,是科创控股集团产业创新的强力支撑。

  细观科创控股集团发展的历程,产业拓展和产业链日益完善的路径清晰明确。

  2004年完成改制后,科创控股集团将主要发展方向定位在了医药健康产业。截至目前,集团已拥有近80多家中药材种植公司、30余家通过国家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50多家医药公司、1万多家连锁药房,药品销售网络遍及全国300多个大中小城市,与5000多家大中型医院和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按照以制药业为轴心、药材种植和医药流通两翼共同发展的“一轴两翼”新模式,科创产业链涵盖药材种植、药用珍稀动物养殖、药品生产、新药研发、医药销售、医药连锁等环节,环环相扣,并延伸至医院,形成强劲医药全产业链,助力医药产业腾飞,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以科创控股集团下属的四川科创医药集团为例,其主营业务涵盖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等领域,目前已投资约80亿元,在成都温江、眉山、广元、岳池、甘孜、泸定、青川等地建有现代医药物流产业园7座,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效应突显。

  而依托以中药材科研、种植、收购、加工、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大型高科技中药材专业化集团金土地中药材种植集团为载体,科创在四川省各市州建立起50余个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逾100万亩,有效保证了中药材原料的品质。

  特别是在汶川特大地震后,科创控股集团将金土地中药材种植集团的成功模式“移植”到地震灾区。以广元市的四川科润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为例,公司采用“统一规划品种、统一供应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收加工、统一市场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已发展起签约种植农户1000多户,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药材品种30多个,以项目带动了灾区产业重建和民众安居乐业。

  同时,科创集团正筹建四川华佛国际妇产医院和四川华佛国际医院。医院规划占地8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0亿元,将建成西南乃至全国最高医疗、医学学术水平的医疗机构之一。在整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与哈佛大学医学院优势资源的同时,医院的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医疗规划、设备配置等均按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执行,并配套建设直升机停机坪,用于急、难、重病员的处置及各类人员的特殊需求,能够满足各种高难度手术和各种器官移植手术的进行。

  何俊明表示,医院是整个医药产业链发展的顶端,如果能建立一所技术先进的医院,便能实现从药材种植、医药流通到大药房乃至整个医药链条的全覆盖。

  据了解,科创控股集团计划在未来3-5年内,再投100亿元,在全国收购、兼并、重组50家制药企业,建立100家种植公司、200家医药商业公司,不断完善药材种植、药品研发、药品生产、批发零售、医疗器械、医院等医药行业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创缴利税100亿元以上,全力打造西南地区乃至国内外的医药航母巨舰。

  事实上,除医药产业这一主业外,工程建设及房地产、酒店服务、金融业、中介咨询亦成为科创控股集团多元发展的重要产业。

  以酒店服务业为例,科创已在成都、德阳、广安、西昌等地拥有五星级、四星级等6家酒店。其中,位于德阳旌湖畔的四川太平洋国际饭店堪称是科创集团产业拓展创新的一个典范。

  何俊明回忆说,当年德阳尚无五星级酒店,科创在此兴建太平洋国际饭店之初,一直怀着赔钱的打算,希望能促进德阳灾后重建。随着灾区恢复重建按期推进、四川各市州旅游产业复苏发展,太平洋国际饭店得到当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认可,为德阳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时,集团积极涉足金融业,以注册资本10.7亿元的四川创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主体,相继成立成都市武侯区创投小额贷款公司、四川省大地拍卖有限公司,参股城市商业银行,并将金融产业链延伸,组建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等。在科创,金融产业在实体经济的支撑下蓬勃发展,同时,金融回归实体,又对实体经济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产业拉动,金融支撑”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科创控股集团在产业拓展及产业链建设上的探索和创新,为其快速扩张、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至2011年底,集团拥有总资产200亿元,下设210家全资及控股公司,产业和项目遍及全国各地,拥有员工2万余人。

  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实力

  “科技促进发展,创新成就未来”,科创控股集团便得名于此。

  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四川甘孜州藏医院等高校、科研及临床资源,科创打造起产学研一体发展的平台,目前已形成中药、西药、藏药、肽类生物药品四大类别产品研发和生产体系。

  其中,科创控股集团全资三十余家制药企业可生产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混悬剂、丸剂、煎膏剂等10多个剂型及500多个品种,包括“葡甘聚糖胶囊”、“小儿定风丸”、“小儿解表止咳口服液”等全国独家品种十余个,“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清脑复神液”等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数十个。

  此外,科创研发的五类新药“愈肠宁胶囊”和六类新药“消郁安神胶囊”等产品已列入国家“十一五”计划重大新药研制项目;历时10年研究的经典藏药“然降多吉胶囊”已进入申请生产阶段;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等肽类药物研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为实现从药材源头上把控质量,并带动农业经济,科创创新了药材种植、收购制度,积极在四川省广大农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实施从土地筛选、环境信息、种苗鉴定、种苗移栽、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前检测、初加工、采购运输、生产加工、产品检测、入库销售等各环节制定管理流程和控制节点管控。

  同时,在四川科创医药集团的物流中心,通过无线台车系统、电子标签拣选、各区并行拣选、复核分拣系统、条码复核系统、高架库拣选、自动补货系统、全程冷链的温度控制系统等十大创新,实现了药品物流环节全过程监控,可储存药品26.7万箱,订单处理能力达5000行/小时,出库准确率达到99.999%,以先进的模式保证了药品销售流通的安全快捷。

  制度创新巩固发展基础

  科创控股集团在坚持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同时,还非常注重集团的制度性创新。特别是在党群工作制度方面,科创更是走在了民营企业的前列。

  何俊明总是说:“如果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位出生于革命老区的领头人,有着24年的党龄,带领科创控股集团的党建工作一步步扎实创新。“科创控股集团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企业加强党建工作,创先争优,不断深化与细化、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

  科创控股集团现有正式党员700余人,拥有4个党委单位,2个党总支,17个党支部。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民营企业中能够贯彻落实,集团在高级管理人员中进行了“职务复合”,即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实行“党员优先”原则,即:重要岗位党员任用优先、相同条件党员晋升优先、同级别岗位党员薪酬优先。科创的9名集团领导班子成员中,就有7名是中共党员。在实行了党政工作管理人员“职务复合”和党政工作“并行制”之后,集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围绕企业的经济工作,发挥工、青、妇群众组织的作用的格局,有力地保障了党、企工作的整体性和规划性。

  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一周,科创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红色学习,用红色理念感染每一名员工。给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操正步”管理企业的方式,它要求集团内人人都要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并将学习成果的考核作为年终评奖的硬指标。

  何俊明认为,作为民营企业的领导,一定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和员工间的关系和利益。“有很多人在利益面前总是搞不好利益分配、不能正确处理好利益分配。”他认为,只有组建一个好的团队,才能成就企业的作为。“一个好的团队,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负责能力和良好的情感能力。”

  为此,科创提出了“天地人和是根本、经济搞活是思路、博弈为何是方法、协商融合是途径”的四“H”企业文化,以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科创实现“产业化做强、专业化做精、资本化做活、品牌化做久”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