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 详情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助力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产业升级
来源:科教兴川促进会秘书处李树英 发布时间:2017-09-21 点击率:1765



——汉源实施绿恒计划·生态环境修复项目成效显现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汉源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汉源。


    9月18日至19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洪仁,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省水利厅原副厅长余国成,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顾问、省畜牧食品局原局长罗毅,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执行主任陈永,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副主任严程,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秘书长曹鹤舰,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综合处处长李树英等一行到汉源调研绿恒计划·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实施情况。


    李洪仁一行先后听取了汉源县企业实施的148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太皇山高山弃耕区试点)等绿恒计划·生态环境修复项目示范单位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实施环境修复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


    调研组对汉源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李洪仁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汉源县积极探索 “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生态农业三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一二三产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为我省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李洪仁希望,汉源县进一步加大对矿区生态综合治理力度,尽快形成生态与产业发展合力,加速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步伐,为农民致富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建设美丽四川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汉源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及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相关链接:“绿恒计划”是由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发起并主办,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为宗旨,以“这个世界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为信念,以“‘为爱栽棵树’公益行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生态产业扶贫项目”三大内容为抓手,在全省深入开展。


    “绿恒计划·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由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共同发起,联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NGO组织,以生态环境治理、增加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为核心,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保障人居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为出发点,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对项目区域进行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旨在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治理机制和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2017--2020年,将启动汉源县、石棉县、甘洛县、攀枝花市等地废弃矿区渣场堆土场清运治理,地质灾害区植物阶梯化覆盖,大渡河流域环汉源湖万亩新增生态果林,水源地清淤与库区环境保护工作、城镇固体垃圾废弃物治理与利用。


    太皇山高山弃耕地生态治理试点是由省生态文明促进会,兴川战略促进中心提供技术指导方案,企业实施的产学研土壤改良与生态治理项目,此试点为矿区土地恢复与贫瘠土地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土壤活性提供了数据支撑与样本。(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