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做纯粹医生”才能成为白衣天使
来源:四川新闻网柏文学 发布时间:2014-01-23 点击率:230

  “走廊医生”兰越峰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抛出了“过度医疗”的问题,这也让绵阳的医疗系统陷入舆论漩涡。省两会期间,在绵阳团的讨论会上,“走廊医生”昨日成为热议话题。谈到医患关系的恶化,提到病患对医生“过度医疗”的质疑,省人大代表、绵阳市人民医院心功能科兼内一科主任凌云数度哽咽,让其他代表动容,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王军甚至当场失声痛哭。多位代表建议,政府应加大医疗投入,建立医疗风险第三方赔付制度,降低医院医闹风险,让医生静心诊疗。(1月21日成都商报)

  “走廊医生”的话题,已经发酵多日。“过度医疗”概念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为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谁没个小毛小病,谁能保证自己明天不去医院。看不起病,是老百姓的共同感受。因病致贫返贫,是老百姓最担忧最无奈的焦虑。“走廊医生”自我揭短“过度医疗”,大众的感觉肯定是可信度很高,符合大众的心理感受和逻辑猜测。很显然,在医院必须创收的背景里,在医生创收和奖金收入挂钩的制度里,在各种设备检查费用、药品费用提成反馈的安排里,过度检查、过度医疗,是一种普遍的必然。这是无需讳言的。

  同时,医德败坏的医护人员毕竟极少极少,绝大多数医护人员有着做人的良心和从医的职业道德。他们同情患者,又得兼顾自身利益。他们也很无奈,内心也很矛盾,甚至分裂为双重人格。所以凌云数度哽咽、王军甚至当场失声痛哭,其真情实感应当能够理解,其真诚应当给予信任。几年来关于好医生的报道并不少,那些坚持看便宜药方、坚持按需治疗的医生,承受着收入低的生活压力。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学医,人体有多复杂,生命有多脆弱,学医有多难,从医风险有多高,压力有多大,医护工作有多苦,局外人没体会。

  缓解医患纠纷,重建医患互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并非没有良方,只是需要政府作为。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均衡释放稀缺医疗资源,医疗双轨制并轨,建立第三方独立评估机制,医疗机构加强检验结果互认,让药品真正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市场价格,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解决大众“看病难、看病贵”所必需做的,也是必须政府主导才能解决的。国民医疗卫生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仅次于吃饭的民生大事,也是需要政府组织公共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的问题。所以,只有政府相关部门给力尽责,主动作为,才有望解决。

  不管怎么说,医患矛盾的激化,对医患双方都没有好处,必定是双输的结果,新的人才不敢去学医从医,未来的医疗事业将后继无人。医者仁术,需要有一个起码的条件,就是要让医生能够“做纯粹医生”,不能要求医生创收,不能让患者的检查费用药品费用与医生的收入挂钩。“做纯粹医生”,才能成为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