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市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100余人走进了位于彭州的四川石化项目,考察了该项目的文化展厅、远程控制大厅、中央化验室以及生产装置。代表们全方位了解了项目具体情况和相关工作后,打消了对该项目所造成污染的担忧,对该项目利用高科技手段控制污染物十分认同。(据《成都商报》)
因为未知所以恐惧,对坊间盛传高污染的石化项目同样如此。就笔者观点,彭州石化项目应该走的就是这条“拨开云雾终见月”的释疑途径。只有通过最直接的接触、了解和现身说法,才能化解大家的“石化恐慌症”。
作为国家的石油能源战略布局,即使有国家的项目审批程序,但必须要得到群众的认可。这也就间接在推动四川石化不仅要做,更要说。特别是在接受如成都市企业工会和职工代表、商会代表考察时,在凸显石化项目亮点的同时,更要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去用最诚恳认真的态度、最准确有效的方式来释疑解惑。
的确,使用经过脱硫处理后的清洁气体和天然气作为燃料,采用清洁能源进行生产,所有炼油工艺采取了环保型全加氢总工艺流程,在国内属首例,从源头上减少了烟气、二氧化硫、粉尘的产生,这就是四川石化项目在抑制污染上的举措。而与之配套的,则是在安全生产、环保措施方面都形成了完善的机制,是政府和企业的双重监管,确保投产后排污与预期一致。
面对问题和质疑不是推诿逃避,而是从正面回应公众的焦虑,让公众在接触的过程中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是一个企业必须坚持的原则。对此,笔者希望四川石化能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特别是在污染处理这一块,更得时时绷紧这根“安全线”,要把安全视为企业的第一生命。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在创造利益的过程中,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