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述评 / 详情
送礼难防的原罪不是“互联网”是“贪心”
来源:四川新闻网胡臣臣 发布时间:2016-02-03 点击率:219
      近期,各级党政机关纷纷出台文件,紧盯享乐奢靡,强调纪律要求。道道铁令的高压下,明目张胆的节日歪风难见踪影,但节日送礼却并未销声匿迹,而是在新媒体技术的包装下更为隐蔽。(2月2日中国新闻网)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中央的“九级风浪”, 一些一、二线城市高档节礼的“地位”并没有动摇,反而以不同的形式“潜伏”在市场中,互联网成了节日送礼的“隐蔽载体”。一些请托人选好“礼物”网上支付完成之后,直接由电商商家送货上门,既免去了收礼人的“尴尬”,也免去了请托人“被拒”的风险,大家都“心中有数”,腐败利益链条在如此“默契”当中悄然建立。

  或许有人会说这就是互联网的弊端,其隐蔽想让“节日送礼”有了“藏身之处”,其电子化交易手段极大的降低了送礼曝光风险,致使很多请托人、受贿人肆意妄为,送礼、收礼忙得不亦乐乎,于是将送礼原罪归于“互联网”。如是理解真是大错特错。即便是“互联网”为“奸人”所用,也不是它的错,互联网的“出世”并非是奔着奸吝小人的“暗度陈仓”而来,而是为了提高通讯、交易等的即时、方便、快速性而产生,只是其“优点”被不法分子“乱用”。“节日送礼”难防,错不在“互联网”而是人的“贪心”。

  一方面是请托人之“贪”。妄想通过节日送礼,为“权利投资”,即便是现在并没有明确的请托事项,但是投资权利是为了“以防万一”,所以不惜重金、顶风作案,为的就是给自己的“利益”“留一手”,让官员在“临危之际”“放一马”,实则“权利占位”。另一方面是受贿人之“贪”。手握重拳却守着“死工资”吃饭,让一些官员“心难平”,于是“心理失衡”让一些官员想法设法寻找“权利寻租”的机会,有请托人自愿“进贡”,当然是来者不拒。

  所以,如果“人心不守”、“贪心不除”,即便是没有互联网也会催生出其他的“奇葩”送礼方式。只有请托人消除“权利崇拜”心态,放弃“走捷径”思想,受贿人明确“权力为公,执政为民”,双方都“收心”、“守心”才能破除“贪心”,从根源上杜绝“节日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