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是教育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实施多校划片。(《经济日报》)
为了办让人民满意的公平的教育,教育部也是拼了。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淡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竞争,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免试入学。
就近免试入学为分散优秀学校对优质生源的聚集效应,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平衡优质生源起到了一点的作用。但是,会引发新的不公平,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入读优质的小学或中学纷纷购买学区房,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买的起昂贵的学区房,而家境不好的学生买不起学区房,导致入学竞争演化成了经济条件的竞争。
2014年1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就近入学的基础上,划片入学,采用"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两种方式进行。"单校划片",即直接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优质初中纳入"多校划片"范围,即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的各片区办学水平要大致均衡。对于热点学校,要尽量扩大覆盖面,进行随机派位,做到机会均等。
多校划片意味着一个片区对应多个学校。与就近入学相比,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有利于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为学区房降温。但是,如果教育资源配置依然不均衡,多校划片入学也可能会带来新的不公平。大家同住一个小区,凭什么你家孩子读名校,我家孩子读普通学校?多校划片的随机派位,也会让择校与权钱交易,托关系有着扯不清的关系。
教育平等问题的病根在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解决的根本在于均衡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的资源配置。硬件方面,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切实把钱用在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升学校环境上来。软件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加强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间的沟通学习,选派教学能力强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普通学校任教,选拔年轻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学习,不断提升普通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缩小不同学校间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