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详情
创新理念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科技兴监 创建现代文明监狱
来源:科教兴川报 发布时间:2013-04-02 点击率:884
四川省邛崃监狱始建于1951年3月,原名四川省南宝山监狱,位于邛崃山脉西南山麓的龙门山区中段,因实施中央关于监狱布局调整改扩建工作的部署,于2005年搬迁至邛崃市临邛镇南郊,并更名为四川省邛崃监狱。在“十一五”期间,监狱党委坚持“科技强警,科教兴监”的发展战略,创新理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逐步把监狱建设成平安、法制、现代、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生态园林式监狱。

 一、重视人才培养,注重素质强警
  监狱现有民警438人,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民警有91人,监狱每年用于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资金近200万元。监狱每年都给选派专业技术民警外出学习培训,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培训,组织民警参加专业培训和考试,鼓励干警参加自主选学和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对拿到专业证书的监狱给予奖励。 
 
 二、重视研讨交流,学术氛围浓厚
  监狱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在全狱民警中开展科技论文交流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并邀请其他监狱到我狱进行科技技术交流。在“十一五”期间,监狱民警获省局科技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5篇;一监区服装QC小组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锐新QC小组、五监区QC小组、六监区二极管生产QC小组被评为全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三、重视科技创新,促进教育改造
  监狱鼓励罪犯在服刑期间搞发明创造。对于有发明创造意愿,头脑灵活并有一定动手能力的罪犯,监狱通过对是否有利于改造、其发明创造是否有实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考察,并努力为他们的发明创造提供场地、材料、工具等条件,监狱还充分发挥该类罪犯的解决问题能力,协助民警解决监狱劳务加工生产的质量、工艺方面的问题。对“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依法提请减刑,如罪犯廖某某减刑一年六个月,罪犯陈某某减刑一年十个月。近年来监狱共有3名罪犯取得19项国家专利,罪犯廖某某取得发明专利7项,罪犯陈某某取得发明专利9项,罪犯杨某某取得发明专利3项。其中罪犯廖某某、杨某某的发明创造多次被华西都市报、四川省新闻网报道,取得了十分良好的社会效果。3名罪犯的发明创造,也激励着其他罪犯学习生产技术,参加电脑、电工、缝纫等技能培训的热情,鼓舞着罪犯在狱内树立改造信心,回归社会后坚定奉献社会的决心,充分体现监狱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和文明执法的行刑理念。

 四、重视技术应用,创建科技监狱
  监狱非常重视新科技、新技术在监狱的应用,引进了监狱系统内处于领先水平的监狱安全防范和应急指挥系统、监管及执法管理系统、教育改造系统、生活保障及医疗卫生系统、民警管理系统、生产管理与劳动改造系统、监狱建设与保障系统、狱务公开系统、办公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应用系统。通过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建成集安全防范、应急指挥、监管执法、教育改造、行政保障、办公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系统为一体的监狱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了监狱整体的科技安全防范水平、执法水平、管理水平和应急指挥能力,打造了科技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化文明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