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医疗“航母”在南充起航
——南充市中心医院科技兴院纪实
□ 罗志安
这是一个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涅槃,在涅槃中强身,在强身中创新的群体。尤如凤凰涅槃,一个小小的卫生所已嬗变为国家“三甲”。
这是一个视科技为生命的团队,将临床难题作为科研课题,最后再反哺临床。近5年,他们曾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医学科学奖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今年7月,李光明博士荣获南充市科技发展突出贡献奖。
这又是一个英雄的集体,2008年10月曾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李光明博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曾受到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这就是川东北大地医疗战线赫赫有名的南充市中心医院。
在探索中前行:从卫生所嬗变为“三甲”
在南充市中心医院的广场上,伫立着一位美髯飘飘、身着长衫的瘦削老人,用睿智的眼睛和仁厚的神态注视着脚下的土地和芸芸众生,注视着75年来这里发生的变化。这位长者,乃是用青铜雕塑的民主革命家、原中央央人政府副主席张澜先生。
如今,先生的英灵应该感到欣慰。当年他与我国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先生怀着救民水火、悬壶济世的憧憬创建的四川省南充市民众教育卫生事务所,今南充市中心医院经过数十年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家设备先进、学科齐全、技术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目前,全院拥有1个本部、3个分院(肿瘤医院、嘉陵分院、小龙分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地157亩,医疗用房7.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300张,开放床位1500张,医院设置临床科室35个,医技科室11个,其中省医学重点学科2个,省医学重点专科7个。
与顺庆、嘉陵区共建共管的顺庆区人民医院、嘉陵区人民医院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这是南充市中心医院人的荣耀,也是南充人的荣耀!近年来,南充市中心院曾先后荣获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卫勤保障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医德医风榜样医院、南充市最佳精神文明单位和南充市最佳诚信单位等称号。
追求卓越的南充市中心医院人,正以超常的发展速度,崛起在川东北大地,形成一支医疗“航母战斗群”。总投资3.2亿元,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的医院门诊住院大楼于2010年8月开工建设,眼下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将于明年7月投入使用。占地200多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5亿多元的下中坝滨湖院区已进行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
川东北医疗“航母”已在南充起航。
在前行中涅槃:让科研教学引领医术革命
国内大型医院群雄并起,面对挑战,南充市中心医院正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坚持面向战场建特色、面向社会要效益、面向未来育人才、面向世界求创新,积极培育大人才、努力搭建大平台、潜心发展大技术、精心催生大成果、全力举办大学术,实现医院管理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规模型到效益型、粗放式到精细化、经验型到专业化的转变。
得益于院党委书、院长李光明博士“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的治院方略,南充市中心医院已出现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可喜格局。
作为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泸州医学院教学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于2005年开始承担川北医学院临床理论教学任务。医院已建立起教学组织管理机构——科教科、教务科、实习科和研究生科,并由分管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医院下设临床教研室18个,每年承担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2个大合班700余人的理论教学任务、担负2000余人次的临床见习,近200名临床实习医生及300余名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实习任务。同时,还还承担33名硕士研究生、24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及162名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
为了调动全院医务人员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提高医院学术水平和营造科研氛围,改善科研人员待遇,促进医院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南充市中心医院专门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建立健全了科技工作制度。对科研立项、科技成果、成果专刊、著作出版、科技获奖、学术论文发表、重点专科建设、四川省级继教项目方面给予经费支持和奖励。
不惜重金,引进世界先进医疗设备。医院先后投资2亿元配置了世界一流的GE16排螺旋CT、1.5T超导磁共振仪双光子ECT、西门子调强加速器等高新技术设备。投资3000万与北京阜外医院联合成立了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心,大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 。医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已被省教育厅评为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医院数字医学与介入放射学研究所、脑功能康复与开发研究所已推动医院技术创新。近年来,医院先后为博士生、留学归国人员提供科研启动资金500多万元,为科技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
近5年来,医院共投入科教经费共达1200余万元,其中科研立项配套经费459.49万元,科研获奖奖励经费53.5万元,论文发表奖励经费38.66万元、省重点专科建设配套经费60万元、实验室建设配套经费537.82万元、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资金50万元,省级继教项目支持经费13万元。
在涅槃中强身:构建“洼地”吸引高端医学人才
李光明博士始终秉承“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理念,并在这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李光明认为,医院壮大不仅仅是规模大,更重要的是人才队伍的壮大,必须要有一大批高端医学人才,才能支撑医院未来的发展,才能真正强身壮体。为此,他们通过引进人才、培育人才、提拔人才、帮带人才等方式,大力优化科技队伍。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近年来,南充市中心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都是由院长亲自抓,并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他们曾多次派出人员,赴省内外名院调研取经,并集思广益研究制定了《南充市中心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和《南充市中心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规定》,确保了医院高端医学人才的开发和引进。
凡属医院急需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经严格考核试用,确属真才实学者,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决定录用,从录用之日起享受本院人员同等待遇,优先安排家属、并给予一定安家费。特别优秀的博士及博士后还安排住房,解决了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近五年来,医院根据实际需要,共招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209人充实到各岗位,挑起医院的“大梁”。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目前,医院已引进美国南卡罗纳州医科大学高级影像中心首席科学家、高级研究员、博士后母其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博士后冯刚,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何家全,香港浸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后柳华,日本京都大学肝胆胰和活体肝移植中心留学归国学者、博士彭勇,四川大学肾病博士谢席胜、北京协和医院博士李爽等高端医学人才15名。
在做好引进工作的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内培工作,而且在培养人才方面舍得投入。他们专门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并将学习培训制度化、常规化,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给他们报销学费,让他们带薪读书。目前医院已培养在职、定向博士研究生8名,硕士研究生17名。同时,还与国内外著名医学院校和医院建立人才培养关系,参加国家各种培训培养人才项目,多渠道培养人才。近年,他们先后被政府选中参加援藏、援非、出国访问学习、下基层挂职锻炼的专家达26人。
通过外引内培,目前全院1616名职工中拥有高级职称专家35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博士、博士后29名,硕士180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名,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8人,省级优秀专家2名,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9名,省、市名中医7名,南充市拔尖人才11名,南充市首届产业人才示范岗3名。有73名优秀专家在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其中8名分别担任全国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四川省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建立人才考核机制,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已成为南充市中心医院使用人才的一大亮点。医院不断鼓励和鞭策人才进步,并已形成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有管理能力的人才给予相应的行政职务,让他们在发挥其学术作用的同时,参与医院管理。在劳动报酬方面,按照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医院制定了合理的分配制度,按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稳定了人才队伍。
在强身中创新:用科研学术凸显医院发展高度
临床难题就是科研课题,把临床中难以解决的医疗难题,拿来做研究,最后再反哺临床。这就是建设研究型医院最浅显的道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代又一代南充市中心医院人深刻认识到,唯有创新,才能激发出全院职工的最昂扬的斗志;唯有创新,才能让医院焕发新的时代风采;唯有创新,才能让医院永远屹立在川东北大地,成为医疗战线的一面旗帜。
科研是一个单位创新力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一个单位实力的象征。对此,南充市中心医院人有着深刻的体会。
“一个临床医生,光会治病不行,必须要在摸索中创新。科研来自于临床,其成果必须转化到临床应用。这要求我们努力把临床上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再把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提高诊治水平和为患者服务的能力。”南充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冯胜刚用浅显的道理,诠释了科研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该院专家始终瞄准临床重大问题和科学发展前沿,推进科研项目和转化医学研究;以重大课题为纽带,创新科研合作机制,形成全方位科研合作格局和集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