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详情
依托现代科技 实现监狱科学发展
来源:科教兴川报王嘉 发布时间:2013-04-02 点击率:1439

 

依托现代科技 实现监狱科学发展

四川省锦江监狱作为全省第一所出监监狱,承担着创新行刑理念,探索现代行刑道路,展示公正廉洁执法的时代重任。自2011年转型以来,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勇于开拓的锦江人用自己独创的“梯度管理模式”创造出了出监教育合格率100%、出监罪犯获得劳动技能认证率98%、刑释人员回归社会无缝对接率100%的优异成绩。为构建稳定和谐社会,服务“两个加快”,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监狱在出监监狱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科技强警、科技兴监、科学发展的思路,在监狱管理中问计于科技,借力科技打造平安监狱,依托科技实现出监教育的现代化文明管理。在民警中广泛普及科学管理知识,深入推广科技管理手段,促进监狱民警科学素质的提高,有效的利用高科技手段,全面实现“以科技充实警力,以科技保障安全”。

一、“科技团队” ——科研队伍团队化。 

为了更好地调动广大民警参与监狱管理的热情,积极献言献策,发挥民警的科技才能,监狱今年年初成立了管教执法、劳动改造及生产管理、队伍建设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四个课题组,经监狱审定后共设立一、二、三类科研课题计36个。

二、“监校合一”——出监教育科学化。

“监校合一”是在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领域中创设的横跨三个教育板块的新型服刑人员教育体系。将传统监狱改造为“监校合一”模式下的新型出监监狱,不仅对锦江监狱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是一项新的挑战,也是中国刑事司法体制的一大创新。要突破现行体制和机制障碍,需要以极大的勇气在执法理念、教育理念、管理理念、法律法规、执法体制、警务、刑务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为此,监狱于2011年5月向四川省科技厅专门申报了《“监校合一”的出监监狱管理新模式研究》的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力求通过理论研究与创建出监监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上深化完善刑罚执行中的出监教育理念,从实践上探索出监监狱的科学运行模式,通过总结出监监狱的管理经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为中国司法体制改革中的出监监狱管理模式改革,作出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和探索。

在对刑满释放前服刑人员集中进行出监教育的过程中,锦江监狱转变行刑理念,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利用和集聚社会教育资源,坚持素质教育与刑罚执行相结合、思想改造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先后出台了梯度管理、训产结合、模块化教学和模拟社区等出监监狱的创新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一是在管理架构上,实行监狱、学校两块牌子、一个班子。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监狱长(校长)分工负责制。二是在内设机构方面,学校不单设内部机构,监狱(学校)充分依托监狱现有组织机构进行改建,调整现有部门的职责权限,重新明确职能分工,加速职能转变,依法行使管理职能。三是具体操作层面,创设了“三个阶段十模块”的教育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为强化整训阶段,包括服刑回顾与总结、分专业分班编组的两个模块。第二阶段为素质教育阶段,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实用职业技能教育、社会适应训练三个模块。第三阶段为回归教育阶段,包括人生策划、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形势教育、回归评估五个模块。四是教学资源方面,在现有的监狱民警队伍中,建立了“双师”、“双证”制度。“双师”即具有专业教师和高级技师职称;“双证”即高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乐山师范学院、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五所高等院校签订了专业联办合同。与郫县蜀绣商会、成都洁车王汽车美容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开创了“训产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新路子。积极利用联办的方法每期从高等院校合作单位外聘专业课师资35人左右,外聘职业技能实习实作指导教师5人。从服刑人员中择优遴选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专业对口的人员作为辅助教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建立了教师资源库,目前列入教师资源库的民警教师为33人,占35.1%;外聘教师41人,占42.5%;服刑人员教员21人,占22.3%。其中具有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师资占60%以上。出监教育培训激发了服刑人员创造发明和创作的热情,《多用途烹饪锅具》、《竹筒汽锅盅》、《葫芦形汽锅盅》等三项发明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长篇小说《川江传奇录》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法律工具书《刑事法律适用新编》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发行;釉上彩瓷板画作品《夕照川江老码头》、《川江拾旧忆——水东门》参展2012年世界陶瓷艺术博览会并获二等奖。

四川省出监监狱成立后,已培训两期共1349名学员,经培训后有1346人获得结业证,结业率为99.87%。按出监教育四项综合评估量标表评估,获85分以上(优秀)占比为18.65%,75—84分(良好)占比为41.50%,50—74分(中等)占比为25.41%,50分以下(差生)占比为14.44%。比照标准量标表,整体出监教育培训质量达一级乙等。出监培训包括服装、计算机、烹饪、陶艺、电工、种养殖、汽车美容、蜀绣等八个专业。其中,127人获取计算机初级证书,136人获取服装操作工初级证书,171人获取烹饪初级证书,15人获取电工初级证书,23人获取种养殖证书。840人获得GYB创业培训证书,有137人获得SYB创业培训证书, 20人接受了专业的创业拓展训练。9.7%的学员在回归后开展了包括餐饮、服装加工、商品零售、汽车美容、家政服务等领域的自主创业。狱内参加职业推介会293人次,签订意向就业合同236份,回归社会后直接追踪的123人中,已有100人实现就业。对459人抽样回访调查的情况表明,整体就业率达81.3%。

锦江监狱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全面实现了“监校合一”的出监监狱管理新模式,极大增强服刑人员回归就业和顺利融入社会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建设。

“监校合一”的研究项目中关于出监监狱建设意义、出监监狱的概念特点及职能、出监监狱的管理模式、出监监狱的教育培训内容、出监监狱的建设保障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在《四川省出监监狱建设方案》的编制中得到广泛应用。2011年5月,《四川省出监监狱建设方案》由四川省监狱管理局正式批复,印发全省实施。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还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川省出监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的规定》中,得到了深入的应用和采纳。

三、“数字安防”——监管安全智能化。

    在监管安全上,锦江监狱借力先进科技手段,建立了全覆盖、智能化的数字安防系统。一是引进周界智能报警系统。以微波雷达语音报警系统对围墙四周采用微波对射,对围墙四角采用雷达覆盖,并配备了智能分析跟踪球形摄像机,有效防范罪犯接近围墙,确保了监管安全。二是建立报警联动系统。建立了视频、声音、光显三位一体的集成110报警系统,对监狱监管区内所有报警区域进行全面覆盖,有效提升了特警队应急处突效率。三是在严管监区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兼具智能分析跟踪、非法聚集、徘徊、越线、滞留等情况的智能分析监控设备全面覆盖严管监区,让民警在接到报警讯号后能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掌控现场。四是升级监仓网络门禁系统和智能化可视网络对讲系统。监仓网络门禁系统让民警通过显示仪器就能清晰掌握每间罪犯监舍铁门的开启和关闭状态,并可以对监舍铁门进行远程开启。同时智能化可视网络对讲系统的升级,实现了监听、监控、广播、对话、视频点名等技防手段,大幅提升了民警工作效率。

四、“电子办公”——管理系统科技化。

    为有效简化办公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执法管理的公开化、公正化和科学化,锦江监狱逐步完善狱内各种软件系统的升级和优化,着力搭建狱内的“物联网”体系,以网络有效连接各业务部门,全面实现了电子办公。一是以软件系统实现管理的数字化。监狱先后引进、建立、升级了出监管理系统、监管与执法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生活卫生管理系统、电子巡更职能管理系统等十五套软件管理系统,实现了覆盖全狱各项工作的数字化管理。二是统一软件系统端口输出搭建“物联网”体系。监狱统一了十五套软件管理系统的端口输出,同时依托监狱内网建设,着力搭建“物联网”体系,实现了办公的“无纸化、电子化、公开化、效率化”,简化了办公程序,提高了管理效率。

五、“行刑网络”——刑务管理信息化。

锦江监狱在原有监管执法系统建设基础上,以刑罚执行联席会为推动,以提升执法效率和办案水平为目标,着力打造出监监狱刑务管理网络体系。一是实现罪犯基本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将各监狱提交的调训罪犯基本信息导入电子平台,自动生成转监通知书,减少民警手工录入信息。同时系统根据设置的调训条件对罪犯是否符合调训作出判断,符合调训条件的自动生成调训名册,不符合条件的系统自动滤出,减少人为因素,提高调训罪犯审查效率。二是实现刑务管理的系统化管理。对罪犯的日常考核、处遇升降、行政奖惩、外出审批、狱内调动等功能采用网上审批办理功能。在罪犯刑事奖励上,通过扫描建立罪犯电子档案,网上汇总罪犯减刑假释材料,形成电子卷宗,通过共建信息平台,网上提交法院立案审理。同时,可自动处理法院返回的电子裁定信息,自动更新罪犯刑期信息,生成减刑裁定、罪犯释放证明和出监鉴定表,提高网上流转效率。三是建立远程视频听证系统。与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实现了电子卷宗网络报送、远程听证、网上审理办案,进一步规范和畅通执法渠道,有效避免了案件积压、久拖不决等问题。

六、“社会关注”——成果及推广

由于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兴监工作,多年来我狱的监狱管理水平始终处于全省监狱系统前列。《精心打造出监监狱,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出监监狱建设探索》等两篇论文先后在《四川监狱》、《监狱理论研究》等系统内重要刊物上得到发表,《出监监狱建设探索》更是获得四川省监狱系统2011年度管教工作理论调研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110”指挥中心的警务运行机制也被四川省监狱管理局以《关于开展“温固”专项行动的通知》(川狱狱文件名》【2011】83号)、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关于开展“布网”专项行动的通知》(川狱狱【2012】36号)文件在全省监狱系统推广。“有效劳动时间管理”模式也被省局进行了全省性的推广,在锦江监狱近两年的运用中,劳动效率提高了近30%。由民警和罪犯共同研究的 “锁具及其钥匙”( 专利号ZL201120142279.9), “轮式刷皮革粘合剂装置”(专利号ZL201120287220.9 ), “一种辊式刷皮革粘合剂装置” (专利号ZL201120287201.6),“皮革粘合剂自控涂刷装置”(专利号ZL201120287202.0)不仅得到了国家专利认证,也在监狱内的实际应用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锦江监狱在出监监狱建设上的创新举措的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肯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民主与法制社、法制日报、四川日报、四川法制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主流媒体相继纷纷派出骨干记者和编辑,对锦江监狱出监教育的工作进行了跟踪和深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新加坡联合早报、凤凰网等也进行了转载。2011年,出监监狱建设被四川日报评为四川省十二大时政新闻之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各界好评。我们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创新,依托现代科技,实现监狱科学发展,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平安四川、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加积极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