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积极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径
近年来,绵阳市游仙区畜牧兽医局坚持以现代畜牧业建设为重点、以动物防疫为保障、以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推广标准化养殖为突破口、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生猪、土鸡等主导产业,牢牢把握“用科技指导生产、用制度规范行为、用法规筑牢安全防线”主题,走出了一条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游仙之路”。
2012年,全区出栏生猪62.5万头、肉牛1.13万头、肉羊9.63万只、兔86.5万只、小家禽1198万只,分别同比增长9.58%、3.9%、4.2%、4.2%、5%;肉类总产量6.34万吨、禽蛋产量1.1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1.3%;全区畜牧业产值达20.42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2%;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5103.3元,比去年增加766.7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抓亮点创品牌
游仙区畜牧兽医局立足自身特色,做大做强了生猪产业,做特做亮了家禽产业。通过大力推行政府招投标和集中采购,统一物资配送,全面推广机械化装备和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培育规模化龙头企业,建设高科技示范基地,为全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游仙区把建设七里现代畜牧业示范园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亮点,在示范园建设中,坚持科学规划,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专合组织引导,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园区内生猪规模养殖达到85%以上,已建成生猪二级扩繁场3个,存栏外二杂母猪900头,每年向园区农户提供DLY商品仔猪近18000头;建标准化商品猪养殖场175个(其中:年出栏无公害商品猪10000头以上1个,1000头以上4个,500-999头 6个,300-499头10 个,100-299头54个,50-99头 100个),现已达到年出栏无公害商品猪3万余头的规模。建成生态土鸡养殖场(户)103个,年出栏生态肉鸡达到30万只。
游仙区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中国西部唯一确定并授牌的“绿色产业示范区”,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建设重点区。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不再是填胞肚子,而是追求品质,吃上营养味美、安全放心的产品。去年,游仙区把“发展生态肉鸡养殖,打造游仙区杉林土鸡品牌”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工作之一,并安排专人负责,落实专项资金予以支持。通过召开 “杉林”土鸡产业发展研讨会、客户品鉴会等多种形式推广“杉林土鸡”品牌,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将“杉林土鸡”打造成绵阳知名品牌。
在无公害生猪产业上,重点支持四川八品农产品开发公司成功打造的“八品”无公害猪肉品牌,及在魏城七里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内投资兴建的万头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同时,支持该公司在游仙区忠兴镇选址新建年屠宰20万头无公害生猪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屠宰加工厂,目前“八品”生猪品牌正在积极争创四川名牌。
净环境保安全
动物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和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畜牧人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游仙区畜牧局无论是在养殖标准上、规模上以及环境、检疫、屠宰和源头上是下足了功夫。
2012年,全区建规模养殖小区已达80个(生猪规模养殖小区65个,家禽15个),其中标准化养殖小区4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占规模养殖小区(场)的52.5 %。以生猪等为主导产业的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2%,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已成为全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代表。四川省恒力通牧业公司街子养殖场、绵阳原野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在环境保护措施上,园区建设采取“雨污分流、干稀分离”的方式,稀粪进入沼气池发酵,达标排放,通过提灌站灌溉山上的经济林果等,山下用于灌溉蔬菜和粮油作物等;干粪统一收集后,由联兴生猪专业合作社负责承建的年生产2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加工成有机肥,解决园区内畜禽养殖场污染源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园区农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12年共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54.86 万头份,免疫猪口蹄疫54.86 万头份,免疫猪瘟54.86 万头份,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1145.7万羽份,免疫鸡新城疫679.6 万羽份,免疫牛口蹄疫7.28 万头份,免疫奶牛A型口蹄疫544头份,免疫羊口蹄疫6.96万头,四种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免疫狂犬病5.5万头,使用消毒药6吨,消毒畜禽圈舍1938.4万平方米,消毒面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全面完成了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在安全监管上加强了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去年,共出动检疫执法人员980余人次,检测生猪定点屠宰场28个,畜禽交易市场32个;加强了对饲料、兽药市场的监督检查,有力地打击了在饲料、兽药中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不法行为,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120个样品开展了“三聚氰胺”检测,对屠宰环节和养殖环节检测“瘦肉精”6808头份,阳性检出率均为零;加强了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工作,实行饲料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监控,严把生产关,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饲料、兽药156个样,经检测全部合格;加强了生猪屠宰环节,实行了全程视频监管。
去年,畜牧局工作人员在全区24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并投入使用,并在局机关建立监控中心,对“生猪入场-查证验物-瘦肉精检测-隔离观察-屠宰分割-检疫开票-出场入市”全过程进行视频监控,确保了检疫人员到岗及时、履职认真。去年11月中旬,省财政厅、省畜牧食品局专程派人来进行了现场调研,并详细了解了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准备在全省屠宰场进行推广应用。
强科技夯基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良繁体系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体系,也是畜牧业生产能力恢复的根本。全区建立了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推行了“畜牧系统(局和乡镇畜牧兽医站)+企业(良种生产)+养殖户”三方形成生猪人工授精共建网络新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区共建有四川恒力通牧业公司原种猪场、四川天惠生态农业公司原种猪场、铁骑等生猪原种场3个;八品、圣灯、兴贵宇等生猪扩繁场4个、商品场1158个;建有种禽场15个,其中种鸡场6个、种鸭场6个、种鹅场3个;家禽商品场889个;建立优质种猪精液生产供应场2个,乡镇人工授精点24个。做到了良种扩繁场到乡(镇)进村社,各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场)做到自繁自养,实现良种化。
2012年全区生猪三元杂交面达84.5 %,肉牛良种杂交面达46 %,肉羊良种杂交面达91 %,家禽良种面达86%,兔良种面达88.5%。
坚持科技兴牧,实现跨越发展
来源:科教兴川报 发布时间:2013-04-02 点击率:2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