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华教授:强奸陪酒女比良家女危害小
新浪微博认证为“清华大学法学院证据法中心主任”的易延友副教授,在其微博替李某某的律师辩护时表示:强奸陪酒女比强奸良家妇女危害性要小。此言一出,立即引来网友热议。随即,针对网友质疑,易延友在其微博表示,关于最后一句,修正如下:强奸良家妇女比强奸陪酒女、陪舞女、三陪女、妓女危害性要大(据7月17日《北京晨报》)。
评论:在这位教授眼里,咋就忘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常识?
2:母亲因家庭矛盾跳渠自尽 村委会取消不孝子低保
永登县柳树乡营儿村村民王世国怎么也想不明白,贫病交加的他因为母亲去年的意外身亡而背负上了“不孝”的罪名。在今年村上举行的低保民主评议会上,他因此“罪名”而被取消了低保。如今,生活落魄的他带着8岁的儿子来兰乞讨。7月16日,记者来到王世国所在的乡村采访,证实了此事(据7月17日《兰州晨报》)。
评论:“不孝”,在民间尤为让人不齿,以此“罪名”取消其低保,固然能为民“出气”,但却实实在在不符合国家低保政策。
3:公司错发双倍工资 员工排长龙退还
前日下午,莞城科技园东莞翔南精机有限公司给员工发工资时,给500多员工误发了双倍的工资。每名员工多发的钱两三千元不等,总额达到百万元左右,直到公司工资账户中的余额不足,才引起注意。有员工说,当天晚上公司就发出通知,要求员工将多发的钱退还,但不少员工并未去退。昨日上午,公司分批次放假,让员工到附近的A T M机上排队退款。到下午,大部分多发的钱已退回(据7月17日《南方都市报》)。
评论:其实,这并不说明员工的自觉性有多高,关键在于公司对待自己错误和员工的态度,希望某些银行也能看到这则新闻,并从中得到启发。
4:撞车女子被拖行十多米多名小伙抬货车施救
“我也是当奶奶的,家里有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听到那个孩子的哭声,我特别揪心。”昨天,60岁的谢建恩阿姨向记者讲述了两天前的一场车祸。7月14日下午3点50分左右,奉化尚田镇甬临线上,一辆装满木材的货车和一辆电动车相撞,一女子被卷入货车底部拖行十多米,电动车后座还有一个两岁的孩子,掉落路边。听到孩子哭声,谢阿姨赶紧上前抱起孩子。为营救被压在车底的女子,20多个男子冲上前去将车辆抬起三分钟(据7月17日《现代金报》)。
评论:事实上,我们的社会并不冷漠,关键看是遇上什么事。相信任何一位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由不得上前搭把手。
5:女子5月内3次结离婚助人购房 对象从20岁到60岁
昨日,针对购房资格审核系统发现的2家涉嫌“婚托”购房的中介门店,市住建委进行了综合执法检查。据了解,这两家门店涉及17宗“婚托”购房,其中一名京籍女子在5个月内,曾先后三次与人结婚、离婚,以使对方避开限购,获取在京购房资格(据7月17日《新京报》)。
评论: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责怪“婚托”,是否也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某些政策的不完善之处,有漏洞就无法避免有人会钻,堵住漏洞才是上策。
6:反贪硕士班开创者:反贪硕士若成贪官不奇怪
3年多前,何家弘这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开创了人大首届“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硕士班”。“如果我培养的学生里面出现贪官,这个不奇怪。”何家弘说(据7月17日《中国青年报》)。
评论:何教授说的一点也没错,用坊间的话说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反贪毕业生将来要做贪官谁也挡不住,唯有严刑峻法和防范制度的建立健全。
7:深圳首创“门诊式”庭审制:庭后立即拿到判决书
深圳法院审理的标的20万元以下的简易民商事案件,当事人有望在庭审后立即拿到判决书。深圳法院在全国首创简易民商事案件速裁改革,通过“门诊式”庭审和“令状式”裁判等机制,将全市三分之二的案件纳入“快车道”(据7月17日《北京晨报》)。
评论:这样的庭审效率是无可非议,但这样“快餐式”的判决是否过于草率,公平公正性能保证吗?
8:“常回家看看”四川首案开审 母亲跪地痛哭
房屋相距30余米,母亲和儿子却鲜有往来。在村委会多次协调无果后,78岁的大邑县王泗镇村民李兰渝向法院递交诉状,将儿子告上法庭。昨日,大邑县王泗法庭正式开庭审理此案。在法庭上,李兰渝哭喊“儿子忘了娘”,并当庭下跪,让人动容(据7月17日《华西都市报》)。
评论:如果在孝敬父母老人的问题上用“吃亏”和“占便宜”来衡量,不只是让孝道变味,就是法律也难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