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就明确规定:“农村中小学任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限期清退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记者近日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桐棉乡采访发现,当地100多名教师中竟然有1/3为代课教师,其中一些人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6月24日新华网)
据记者的采访,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桐棉乡100多名教师中仅有在编教师70多人,小学代课教师多达38名,占到了全乡教师比例的1/3。而且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孤例,根据当地基层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数据,该县那勘乡、峙浪乡现有代课教师分别为38名、12名。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等原因,农村代课教师现象在许多地方仍然或多或少的存在。
而代课教师带来的诸多弊端,却不容人回避。首先就是代课教师的教育质量堪忧。记者在“桐棉乡小学2013年春季学期聘用教师情况登记表”上看到,现有38名代课教师中,有多名教师学历仅为高中毕业,近一半代课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如此“资质”的教师队伍,确实难以保证教育的质量。
其次代课教师工资低廉,如桐棉乡代课教师每月工资仅1100元左右,这让代课教师们深感前途无望,也难以安心教学。而这低廉的代课费,也主要来自国家财政划拨的学生教育经费补助,这就使得偏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更加紧缺。
第三,偏远贫困地区农村教育质量的低下,会进一步加大城乡教育的差距,造成农村学生辍学率上升,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知识改变命运成为空话,带来农村学生家长的不满情绪。
但学校自聘代课教师,确属无奈之举。学生多,编制少是主要原因之一。以桐棉乡为例,全乡共有1至6年级学生1900多人,学前班学生240多人,仅靠70余名在编教师,根本安排不过来。另外,由于待遇差,农村学校留不住教师,造成教师“流失”,也是一大原因。
“限期清退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虽然早已为国家明文规定,如何真正落到实处还需各方面共同努力。“再穷不能穷教育”,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让农村教师队伍人员充足,安心教学,才能给农村教育更多希望,给农村学生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