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科教【2019】 07 号
各会员及相关企事业单位:
智能化是中国制造2025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执行载体,自动检测装备、自动装配设备、工业机器人、无人机、数据采集和存储装备等自主研发和设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此类装备的规模化应用,推动传统的制造业向“智能工厂”转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生产过程中数据与信息的分析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给制造技术增添了智能的翅膀,尤其适合于解决特别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该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必将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程度。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先行,由于人工智能的应用,具有整体化、综合化和多元化方向的特点,与其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整合,因此,人工制造人才培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育方针,推动我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高地、促进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创新型四川,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决定在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发起单位的指导下开展实施“四川省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系列活动。先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宗旨
助力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继续深化科教兴川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积极推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试点,构建一个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各阶段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职业应用型转变,在普通高校开办人工智能制造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造就适应21世纪全球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一代。
二、主办单位/承办单位
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
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
三、活动内容
(一)、优化课程体系,构建K12+知识结构教育课程。
以培养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为教育理念,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制定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方案,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培训和实践、科研等提供支持。试点实施“三个贯通”的人才的培养模式:小学、中学和大学,本—硕—博的学段贯通;学科和领域之间的知识贯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系统贯通。
(二)专业教师和指导员的认证。
制定专业教师的职业认证标准,培养一批人工智能制造专业教师及机器人制作指导员队伍,并通过引进专家和交流合作,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素质和教育技能。
(三)制定中小学生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制作能力测评标准,实行等级测评制度,每个培训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学习课程,通过该阶段的考试,取得证书,可开始下一阶段的学习。
(四)由于智能制造领域具有跨行业、跨领域、跨专业的特点,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人力资源社会部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试行)》,开展智能制造领域内的职业标准的编制和人才培训和评价工作。
(五)举办四川省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选拔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中小学学生和幼儿阶段的创新能力实践活动,一个是青少年职业技能大赛。
中小学学生和幼儿阶段的实践活动,形式新颖活泼,目的是通过活动展示,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培养青少年和学生创造力,心理素质、意志力、诚信度和团队精神。
青少年职业大赛旨在通过选手同台竞技与交流合作,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引领智能制造紧缺人才培养方向和院校专业转型升级,实现人才选拔和向产业流动。
(六)创建“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示范校”。
选择具有条件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示范校”,以人工智能制造及机器人课程为特色教育,开设人工智能制造及机器人课程,针对课程、师资、教学进程等教学管理改革,通过测评和竞赛,选拔优秀学生,进行K12+系统培养。
(七)创建“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人工智能制造创新驱动示范企业”、“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学校”。
组织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实训基地。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职业应用型转变,在普通高校开办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在企业、中小学、大学、社会青少年培训机构、四川省各地青少年宫创建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实训基地向各类学校开放。
(八)举办“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论坛。
在一带一路经济背景下,举办“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人才培养”为主要议题的论坛,探索全球智能人才发展的需求及培养的措施,促进人才交流和技术合作。
(九)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孵化平台。
(十)创建“四川省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基金”。
四、组织实施
(一)由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共同推进本工程,成立组委会,各单位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由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具体实施。
(二)本工程报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科协、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团省委等相关部门备案,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
(三)成立专家委员会、组委会、裁判委员会、培训专业委员会、校企产学研联络办公室,各机构设在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
(四)诚邀各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建设“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示范校”、“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创新驱动示范企业”、“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学校”。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19年1月—12月
1、完成组织机构建设,组建专家委员会、组委会、执委会、裁判委员会、培训专业委员会、校企产学研联络办公室。
2、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各年龄段培养目标,完成培训课程的编订、师资培训和考核方案的制定。
3、完成各级示范校、基地与特色校建设申报。选择小、初、高,大学,具有条件的学校各2所,建设“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示范校”,建成基地和特色校各20个。实现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进程等教学管理改革,进行K12+的人才培养模式试点。
4、启动四川省“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制造人才创新大赛暨基础教育实践活动和“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论坛。
3、筹建“四川省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基金”。
第二阶段 2020年1月—2021年12月
1、完善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成有四川特色和自有知识产权的项目。
2、编定中小学生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制作能力测评标准,实行等级测评制度。
3、发挥“四川省人工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基金”的作用,通过人才创新大赛暨基础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四川省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奖” 推荐与评选工作。
第三阶段 2022年1月-2025年12月
1、在全国推广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
2、完成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项目课题。
3、完成四川省人工智能制造产学研转化平台。
六、经费来源
一是申请国家和省政府相关部门和项目专项资金支持,二是社会捐助、企业筹措。
七、其他
(一)项目其他事宜详见组委会相关资料。
(二)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省政府第二办公区1号楼22F
邮编:610012
电话:028-86522909 86522335
联系人:陈 永 手机:13518152712
黄玖龄 手机:13330980217
李树英 手机:18980021729
网址:http://www.kjxc.net/ 邮箱:154844769@qq.com
附件:
《“四川省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专家委员会成立方案》
《“四川省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组委会成员登记表》
《“四川省人工智能制造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推荐表》
四川省兴川战略促进中心 四川省科教兴川促进会
二0一九年三月二十八
附件:/inc/upfiles/file/20190415/20190415101100088.docx
/inc/upfiles/file/20190409/20190409111494479447.docx
/inc/upfiles/file/20190409/2019040911150304304.doc